一、浦江縣掛鎖產業基本情況
浦江縣掛鎖生產起步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從來料加工起步。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生產技術日趨成熟。涌現了梅花、白馬、吳氏、金壘、亞環、中星、三菱等一大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制鎖企業,形成了以鄭宅鎮為主的區域制鎖企業群體。目前,全縣有掛鎖成品及配件生產企業652家、其中規模企業49家,從業人員3萬多人(全省為近800家,從業人員4萬多人);年產值30多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20%左右,創稅收6800萬元;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掛鎖生產加工基地、產品集體散地和出口基地。2001年被中國發展生產力中心評為“中國掛鎖中心”。2002年被中國農業部評為“中國掛鎖之鄉”,2004年被中國科技部評為“中國掛鎖生產基地”。
浦江掛鎖呈現產品多樣化、系列化、花色化的特點。掛鎖生產的品種范圍涵蓋了鐵掛鎖系列、銅掛鎖系列、鋼質掛鎖系列、葉片鎖系列、包梁鎖系列、矩形鎖系列、特等鎖系列及密碼鎖、異形鎖系列等各類各種掛鎖產品,產品規格齊全,從 20mm到75mm各檔規格應有盡有。鎖具形狀結構、鑰匙配置和鎖體表面處理工藝及鎖梁配置上花樣層出不窮。
浦江掛鎖生產具有明顯的區域集聚特性。全縣90%以上的掛鎖生產企業集中在鄭宅鎮,其產值占全縣掛鎖總產值的20%。并輻射到了白馬、中余、浦陽、黃宅等地,以及周邊的義烏、武義、桐廬等縣市,形成了以浦江為中心的掛鎖產業帶。
浦江掛鎖的產業鏈已基本形成。目前從配件生產、表面處理、包裝材料、成品鎖組裝等工序都巳形成了分工協作的企業,并帶動了相關的電鍍、印刷、原輔材料供應、物流、制鎖裝備、工裝夾具等行業的發展,促進了掛鎖產業鏈分工的不斷細化和不斷延伸,形成了從生產領域到流通領域的產業鏈。
浦江掛鎖產業的外向度較高。掛鎖產品80%以上銷往海外,遠銷東南亞、中東、歐美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目前為止,全行業有23家掛鎖生產企業擁有自營出口經營權。
規模企業開始注重產品質量和創牌工作。他們把質量和品牌作為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產品嚴格按掛鎖QB1918-93標準組織生產,并引進了歐美等國外先進標準,建立相應的質量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保證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到目前為止,巳有54家掛鎖生產企業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共注冊商標580多件;擁有省級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各1只,市級著名商標11只,市級名牌產品5只;有18家企業申報注冊國際商標,境外申請注冊商標32只。
二、浦江縣掛鎖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單個企業規模小,產品檔次低。目前近八成的掛鎖及其配件生產企業屬于規模小、檔次低的家庭作坊式小企業,加工工藝落后,產品科技含量低,缺少競爭優勢。他們往往通過拼價格的辦法去擠占市場份額,給整個掛鎖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二)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弱。目前大多數企業管理和技術人才缺乏,大專學校畢業生還很少,設備裝置、工藝改進、花色品種設計能力不強,因此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比較弱。
(三)原材料成本不斷提高。原材料成本在掛鎖產品價格構成中所占的比例高達60%-70%,制約因素明顯。今年銅、生鐵等材料價格暴漲,導致了整個行業銅掛鎖產量下降,部分銅掛鎖生產小企業甚至于關門停產。
(四)勞動力優勢漸漸消失。隨著企業招工難問題的突出,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勞動者工資待遇的提高,生活條件的改善,勞動力成本也越來越高。作為勞動密集型的掛鎖產業原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三、浦江縣掛鎖產業發展對策
(一)堅定發展掛鎖產業的認識。我縣掛鎖產業基礎雄厚,市場占有率高,而且歐美國家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意生產掛鎖。因此,分析有利因素,只要我們注重品牌建設,提高技術含量,掛鎖產業的發展前景是十分廣闊的。
(二)繼續加強引導和政策扶持。政府對掛鎖企業的技改投入、創優創牌、外貿出口、企業資金等方面要制訂和完善政策,進行重點幫扶,鼓勵掛鎖企業做強做大,鞏固掛鎖產業作為地方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
(三)繼續提升產業層次。掛鎖企業應該在做精上下功夫,通過引進先進的生產工藝和加大技改裝備的投入,提高掛鎖生產的自動化程度,提高產品品質,提升產品層次,拓展市場空間和企業發展空間。通過不斷的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的持續競爭力。
(四)企業加強聯合和協作。要注重企業間尤其是大企業與小企業間的協作,化企業間的競爭對手為企業間的合作伙伴。形成小企業為大企業協作加工服務的局面。要組建強強之間的聯合體,充分利用各個企業在人才、技術、產品、市場上的優勢,形成浦江鎖業的核心競爭力。
(五)繼續實施品牌發展戰略。要以品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以品牌樹立企業形象、建設企業文化,以品牌提升產業層次,以品牌擴大行業及其產品的知名度,通過創牌引領掛鎖企業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