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技術性開鎖入室盜竊案件呈上升趨 勢,據估計全國每年通過開鎖入室盜竊案件達數萬起。例如大連某小區一居民樓上午兩家住戶先后被盜。經分析盜竊分子是采用了技術開鎖手段入室盜竊,盜竊財物價值達10多萬元。又如南京在一天之內,發生八起技術開鎖入室盜竊案件,第二天又發生六起。經過警務平臺串并案件,發現同類案件聯續發生了80多起。
盜竊分子能輕而易舉的開鎖盜竊,并不是他們的技術水平特別高超,而是防盜門上的鎖具及門結構的設計存在著很多漏洞,為盜竊分子提供了作案的便利條件。
門是居家的屏障,而鎖則是門的心臟。鎖是用來保證有效的使門不被打開;鎖具本身有問題,再想從這類鎖上求安全,不異于緣木求魚。在科學技術非常發達的時代,為什么關系到千家萬戶財產安全的鎖具如此不堪一擊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國家鎖具標準落后,現有標準已經不適應當前的社會形勢。
GAT73—1994 機械防盜鎖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安全行業標準5.3 款防破壞功能中規定:A級別防盜鎖技術開啟時間不少于1分鐘、B級別防盜鎖技術開啟時間不少于5分鐘。一分多鐘就可以打開的鎖能談上防盜嗎?
技術開啟是指抵抗鎖具專業技術人員使用特殊工具運用操作手法打開鎖具的能力。眾所周知:技術性開啟同一把鎖,所需時間是因人而定的,對于新手來說,開啟時間就要長一些;對于水平高的人來說,開啟時間肯定要短。用什么樣的技術標準來衡量技術開啟的時間呢?在有關部門進行產品質量檢驗時,因為質量檢驗部門人員里很難有技術性開鎖的高手,缺乏檢驗的可操作性。另外,隨著開鎖(國家標準稱為《鎖具修理工》)行業的發展與進步,新的快速開鎖工具不斷出現,以前認為比較難開的鎖,現在很容易打開。這樣的規定顯得既不科學又不嚴謹,所以形同虛設。
標準中5.1.4款規定:用鑰匙開啟的機械防盜鎖,鎖芯不應為單排彈子結構,可以是多排彈子結構、磁彈子結構、葉片結構、杠桿結構或單排復合結構。這一款的規定,說明了標準的制定者不了解開鎖的原理與開啟技術,對于防盜門生產商在選擇安裝的鎖具時,產生了誤導作用。磁彈子結構的機械鎖是最不安全的鎖,利用簡單的工具,可以輕而易舉地開啟該類鎖,因而又如何能稱為機械防盜鎖呢?以河北邯鄲為例:2004年,盜竊分子針對磁彈子結構的機械鎖,在短短幾天內連續作案13起,
盜竊了居民大量財物,使安裝此類鎖防盜門的住戶天天提心吊膽。警方破案后,《邯鄲晚報》刊發了一條題為《破譯鑰匙令磁性鎖形同虛設》的消息,立刻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盜竊分子竟然可以用“萬能鑰匙”輕松入宅盜竊!更令人震驚的是,安裝此類磁性鎖的防盜門中居然也有價格不菲的國內知名品牌。與此同時,數家防盜門廠家和經銷商也發現了此問題,立刻嚴正聲明不再使用此類鎖;并對用戶作出承諾:免費更換已經售出的安裝此類鎖具的防盜門。
二、經濟利益驅動,鎖具制造商為降低成本而粗制濫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鎖具制造商往往把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使用技術含量低的加工設備,使得鎖具零部件精度差,標準化程度低,鑰匙和鎖芯、鎖芯和鎖芯孔間隙大,彈子長短誤差大,鑰匙牙花編排錯誤等。有的甚至把鎖芯開啟分離面的的部分銼掉一些,使鑰匙開啟時達到順暢的目的。這些原因不僅使技術開鎖難度大大降低,也使互開率大大提高。鎖的互開率是考核一把鎖保密性能好壞的重要指標,如果互開率不合格,就可能用自家的鑰匙打開別人家的鎖,甚至能打開好幾戶人家的鎖或相互對開。例如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所高校里,某個學生用自己的寢室鑰匙打開了學校20間寢室的門,開始了瘋狂的盜竊;又如煙臺市姜家疃社區坤宇南街的居民發現一把鑰匙竟能開整棟樓的防盜門。許多防盜門廠家并沒有自己的鎖廠,他們的鎖具全靠招標購買,誰的最便宜就用誰的。安上這樣的劣質鎖具,怎么能保證防盜門的安全呢?
三、開鎖技術擴散、開鎖工具泛濫,使社會安全隱患大大增加。
開鎖技術原來只是某部門的特殊手段,九十年代后,由于缺乏法律、法規的約束,開鎖技術開始泛濫。特別是通過網絡這個大平臺,使得到開鎖技術、開鎖工具成為易如反掌的事情。只要在電腦上輸入“開鎖工具、開鎖技術”條目,便可以搜索到幾百條有關信息。幾乎每個網站上除了提供開鎖工具以外,還提供鎖匠培訓,出售開鎖訓練教材或光盤,并承諾非專業人員也一看就會。
2005年我國第十批國家職業標準由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式發布,鎖具修理工(定義是從事鎖具安裝、修配和技術開啟工作的人員)以新職業的身份,被正式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范疇。從此鎖具修理工(即社會上稱的“鎖匠”)作為國家承認和允許的一種行業走上了社會。在眾多的從業人員中,個人素質良莠不齊,有人隨意向非從業人員傳授開鎖技術,難免有心懷叵測的人員掌握此技術。盡管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會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規范開鎖經營單位經營行為加強開鎖行業管理的通知》,但各地執行的情況不一樣。各地公安部門是
主管特種行業的部門,但也僅限于綱領性的管理,不深、不細,好多措施不能落實到實處。開鎖技術和開鎖工具任其泛濫,勢必造成社會治安隱患和刑事犯罪的增加。如廣州一個叫凌偉權的犯罪分子自稱“廣州鎖王”,能在極短時間打開各種類型的鎖。一年內該犯罪團伙入屋盜竊達200多宗,盜得價值1000多萬元財物。像這類案件并不是某些地區的個案,而是在全國各地都屢有發生。
四、防盜門結構設計不合理,給盜竊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為了吸引更多客戶的青睞、達到獨樹一幟的目的,最近幾年有的防盜門廠商安裝了自碰鎖或雙快鎖。所謂的自碰鎖就是防盜門關上時,鎖體上的三個橫閂與門上的防盜閂一同彈出,達到上鎖的目的。這種鎖的鎖孔有圓柱形和十字形兩種。這種鎖表面上看來是方便了用戶,實際上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因為這種鎖不用開啟鎖芯,直接撥動鎖體的聯動機構就可以把門打開。針對這類鎖的快開工具也因運而生,只要20秒鐘便可將門打開;即使用鑰匙反鎖也無濟于事。所謂的雙快鎖就是具有快速的上鎖功能,在室外可將執手向上提動40度角度,實現主鎖舌快速上鎖,消除用鑰匙的麻煩。這種鎖雖然有用鑰匙反鎖的功能,但由于銷售商宣傳的不夠,用戶都不知道應該如何使用。這類防盜門可以通過門鏡(俗稱貓眼)孔,利用特殊工具將門打開。
綜上所述的幾個主要原因,造成了技術開鎖盜竊屢屢得逞,使人民群眾的財產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如何解決這個全國性的問題呢?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國家有關部門盡快頒布新的防盜鎖標準和防盜門標準,使之與技術開鎖的發展向適應。設立C級、D級防盜鎖的技術指標,硬性規定哪一級的鎖具允許安裝到防盜門上使用。在修訂防破壞功能條款時,要吸收有經驗的鎖具修理工參加或征求他們的意見,填補有關部門中沒有這方面人員所帶來的不懂開鎖技術或破壞能力的空白。
二、對防盜鎖及防盜門進行強制檢查和強制認證,產品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和技術法規。促進產品的質量管理水平,保護消費者權益。有關部門要限制達不到標準的鎖具不得在防盜門上安裝和銷售。對于生產、銷售產品的單位要處以重罰,達到殺一儆百的效果。通過相應的行業協會,大力推廣防破壞能力高、不能技術開啟的防盜鎖具,例如空轉鎖等。
三、建立問責制度,達到權、責相統一。指定的承擔認證任務的認證機構、檢測機構和檢查機構,對產品認證后,由于產品質量或技術指標原因達不到防盜目的的,要追究職能機構的責任或承擔經濟損失;達到有多大的權利就要承擔多大的責任。杜絕目前相關管理部門很多,出了問題沒有一個部門負責的局面。
四、公安部門要加強立法,嚴厲打擊非法傳授開鎖技術和非法生產、銷售開鎖工具的單位或個人。封殺販賣強制開鎖工具(亦稱暴力開鎖工具)網站。
以上幾個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就會促進我國鎖具行業發展,提高鎖具產品質量;從而保障社會的安定,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 淮安市公安局 李繼軍 ■ 藍盾鎖藝行 齊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