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使用鎖具已經有近三千余年的歷史了,它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無論是在外觀款式、內部結構和使用功能上都在日新月異的發生變化。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中國的鎖具產品達到20類、100多個系列、8,000多個花色規格及品種。諸多琳瑯滿目的鎖具不僅給人們帶來安全,同時也裝飾了居住的環境。
雖然鎖具為人們帶來了安全的私密空間,可有時因為種種原因,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煩惱:當你將鑰匙遺忘在房內、鑰匙丟失而不能進入居住處時,是多么希望有一種神奇的咒語,只要喊一聲“芝麻開門”,門就會自動開啟。在全國各城市中,多少人為了取遺忘在室內的鑰匙,攀樓爬窗墜樓身亡的事情時有發生,“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屢見不鮮。
有需求就有市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有人提供有償的安全、快速的開鎖服務。在這種大環境下,九十年代末開鎖業(現在稱為鎖具修理業)如同新生兒呱呱墜地,從業人員也從地下登上了社會服務的大舞臺。
伴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轉變及服務需求的擴大,鎖具修理業已逐漸成為人們普遍認同和接受的專業服務種類之一,鎖具修理從業人數也在急劇增加。鎖具修理業從業人員為社會提供修鎖、開鎖服務可以安全、方便、快捷地解決實際難題,為服務對象節約了時間,從而間接地創造社會財富;同時,鎖具修理人員也可憑借自身的專業技術獲取報酬,提高了社會的就業率,達到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協調統一。
當時全國各地從事開鎖業的人員不少,但多數地區對開鎖業的審查、考核沒有法律、法規作為依據;因此鎖匠隊伍從技術上看參差不齊,從素質上看良莠不齊。廣大人民群眾對于鎖匠這個職業隊伍感到在生活上既少不了,多了又不放心。在國外,政府對修、開鎖行業的管理十分嚴格,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職業資格都有明確的條文規定,對發放職業牌照、年審也有相當嚴格的規定。我國鎖具修理業的發展尚處于無序狀態,國家對鎖具修理業和從業人員還沒有納入依法規范管理的渠道。大多數從業人員從事家庭作坊式經營,技術上多是親戚、朋友之間的傳授。采取散兵游勇式的服務模式,絕大多數未經過專業和系統的培訓,整體素質偏低。因此難以為社會提供安全、優質的鎖具修理和開啟的服務。
專業開鎖公司的出現,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鎖具修理行業的發展。開鎖業的特點決定了確實需要有部門進行嚴格的管理,也提出了對鎖具修理從業人員進行職業化規范管理的迫切要求。因此,我國的鎖具修理業從業人員,迫切需要進行職業技能和法律知識的培訓,提高其技術水平和法制觀念,使其走上正規化、規范化、規?;l展之路。
2004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有關規定,為了進一步完善國家職業標準,為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提供科學,規范的依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組織制定了《鎖具修理工國家職業標準》(以下簡稱《標準》)
該《標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為依據,以客觀反映現階段本職業的水平和對從業人員的要求為目標,在充分考慮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產生結構變化對本職業影響的基礎上,對職業的活動范圍、工作內容,技能要求和知識水平都作了明確規定。
《標準》共設四個技術等級,分別為:初級(國家職業資格五級)、中級(國家職業資格四級)、高級(國家職業資格三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
2005年我國第十批國家職業標準由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式發布,鎖具修理工(定義是從事鎖具安裝、修配和技術開啟工作的人員)以新職業的身份,被正式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范疇。從此鎖具修理工(即社會上稱的“鎖匠”)作為國家承認和允許的一種行業走上了社會。
隨著鎖具修理工被納入我國新的職業序列,無疑將有利于推動中國鎖具修理業的快速、有序的發展,其在社會和國家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將逐步被認可,成為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新興服務產業。
開鎖雖能為眾多消費者提供極大的方便,但如不加強監管,其負面影響也是不容低估的。很多人認為開鎖技術和開鎖工具任其泛濫,勢必造成社會治安隱患和刑事犯罪的增加。
如同解決其他社會管理的問題一樣,一靠法規建立,二靠管理部門。鎖具修理業的規范化管理首先需要建立明確的法規。與鎖具修理業管理有關的管理部門,涉及公安、工商、城市管理、勞動管理等部門,是一個綜合性的管理問題,需要從法規上明確管理部門、管理原則和管理辦法。許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多次在有關會議上提出議案,要求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使有關部門加強開鎖業的管理和規范有法可依。
對于一些代表、委員關于加強鎖具修理行業監管的建議,2006年遼寧省第十屆人民政府第67次常務會議通過了《遼寧省鎖具修理業管理規定》,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遼寧省鎖具修理業管理規定》要求鎖具修理經營者必須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領營業執照,并在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鎖具修理活動,禁止無照經營以及超范圍經營。
鎖具修理經營者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到當地縣級公安機關辦理備案。公安機關應當在備案時提取鎖具修理從業人員的指紋、掌紋等信息,并對備案的鎖具修理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實行統一編號。
根據《遼寧省鎖具修理業管理規定》,大連市公安管理部門對市(區)開鎖業進行調查摸底,并按步驟查處、取締存在違法、違規經營問題的開鎖單位,扭轉開鎖業秩序混亂的局面。對未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等有關部門批準、擅自在街頭設攤點經營或無照經營的,依法取締;加強對開鎖服務廣告的監管,查處虛假違法廣告。對擅自設立開鎖經營單位、從事開鎖經營活動或超范圍經營的,按規定依法取締。對開鎖單位經營者和開鎖技術人員建立檔案庫,掌握詳細信息,納入微機管理。強化對開鎖技術人員的管理和法制教育,完善提供開鎖服務的操作規程。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在多次對開鎖行業治安管理工作進行調研的基礎上,于2007年4月會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規范開鎖經營單位經營行為加強開鎖行業管理的通知》,從嚴開鎖經營單位審核登記、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經營單位、建立開鎖從業人員信息庫、加強對開鎖從業人員的法制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為加強鎖具修理行業管理,規范鎖具修理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人身財產安全,依據《遼寧省鎖具修理業管理規定》(遼寧省人民政府令第199號),2008年遼寧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與遼寧省公安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在我省鎖具修理行業實行職業資格證書的通知》(遼勞社發[2008]8號),決定在我省鎖具修理行業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該文件中規定:我省新進入鎖具修理業的從業人員,必須經過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資格證書》(以下簡稱《職業資格證書》)方可就業、上崗;對已從事鎖具修理業的人員,必須于2008年6月30日前取得鎖具修理工《職業資格證書》,方可繼續從事鎖具修理工作。禁止鎖具修理人員無證上崗,禁止鎖具修理經營者招用不具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從事鎖具修理活動。
通知中還規定鎖具修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工作,由省公安廳與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共同組織實施。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筆者受大連市公安局與大連市勞動局的指派,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理論知識試題庫開發指南》與《操作技能題庫開發指南》的要求,編制了鎖具修理工初、中、高級試題庫;并分兩次對大連市200余人從業者進行了培訓。截至2009年11月,共有近200人通過理論與實際操作考試,取得了初級技術等級證書,另有3人取得了高級技術等級證書。
取得技術等級證書并從事鎖具修理行業人員,由市公安局治安支隊頒發由公安機關統一印制的《鎖具修理服務卡》。鎖具修理從業人員上門提供鎖具修理服務時,佩戴由公安機關統一換發的《鎖具修理服務卡》。至此,大連“鎖匠”徹底告別了無證(職業資格證和鎖具修理服務證)時代。市民接受開鎖服務時有權查驗《鎖具修理服務卡》、《營業執照》或復印件以及身份證,有效的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盡管如此,目前鎖具修理行業缺少行業自律,修理行為、方式和收費標準等無統一標準,任意要價或漫天要價時有發生,使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也有的不注重維修質量,敷衍了事,以掙錢為唯一目的,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降低了鎖具修理行業的社會形象。有的從業者法制觀念淡薄,不注重人員的素質和有關規定,任意收徒或傳授開鎖技術,為社會治安秩序留下了嚴重的隱患。
從長遠觀點看,為了規范開鎖經營單位經營行為,加強開鎖行業管理,預防違法犯罪活動的發生,這就要加強行業自律,成立鎖具修理行業協會是非常必要和必需的。 (大連市公安局八處 王立峰 藍盾鎖藝行 齊英?。?BR>
雖然鎖具為人們帶來了安全的私密空間,可有時因為種種原因,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煩惱:當你將鑰匙遺忘在房內、鑰匙丟失而不能進入居住處時,是多么希望有一種神奇的咒語,只要喊一聲“芝麻開門”,門就會自動開啟。在全國各城市中,多少人為了取遺忘在室內的鑰匙,攀樓爬窗墜樓身亡的事情時有發生,“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屢見不鮮。
有需求就有市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有人提供有償的安全、快速的開鎖服務。在這種大環境下,九十年代末開鎖業(現在稱為鎖具修理業)如同新生兒呱呱墜地,從業人員也從地下登上了社會服務的大舞臺。
伴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轉變及服務需求的擴大,鎖具修理業已逐漸成為人們普遍認同和接受的專業服務種類之一,鎖具修理從業人數也在急劇增加。鎖具修理業從業人員為社會提供修鎖、開鎖服務可以安全、方便、快捷地解決實際難題,為服務對象節約了時間,從而間接地創造社會財富;同時,鎖具修理人員也可憑借自身的專業技術獲取報酬,提高了社會的就業率,達到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協調統一。
當時全國各地從事開鎖業的人員不少,但多數地區對開鎖業的審查、考核沒有法律、法規作為依據;因此鎖匠隊伍從技術上看參差不齊,從素質上看良莠不齊。廣大人民群眾對于鎖匠這個職業隊伍感到在生活上既少不了,多了又不放心。在國外,政府對修、開鎖行業的管理十分嚴格,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職業資格都有明確的條文規定,對發放職業牌照、年審也有相當嚴格的規定。我國鎖具修理業的發展尚處于無序狀態,國家對鎖具修理業和從業人員還沒有納入依法規范管理的渠道。大多數從業人員從事家庭作坊式經營,技術上多是親戚、朋友之間的傳授。采取散兵游勇式的服務模式,絕大多數未經過專業和系統的培訓,整體素質偏低。因此難以為社會提供安全、優質的鎖具修理和開啟的服務。
專業開鎖公司的出現,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鎖具修理行業的發展。開鎖業的特點決定了確實需要有部門進行嚴格的管理,也提出了對鎖具修理從業人員進行職業化規范管理的迫切要求。因此,我國的鎖具修理業從業人員,迫切需要進行職業技能和法律知識的培訓,提高其技術水平和法制觀念,使其走上正規化、規范化、規?;l展之路。
2004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有關規定,為了進一步完善國家職業標準,為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提供科學,規范的依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組織制定了《鎖具修理工國家職業標準》(以下簡稱《標準》)
該《標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為依據,以客觀反映現階段本職業的水平和對從業人員的要求為目標,在充分考慮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產生結構變化對本職業影響的基礎上,對職業的活動范圍、工作內容,技能要求和知識水平都作了明確規定。
《標準》共設四個技術等級,分別為:初級(國家職業資格五級)、中級(國家職業資格四級)、高級(國家職業資格三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
2005年我國第十批國家職業標準由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式發布,鎖具修理工(定義是從事鎖具安裝、修配和技術開啟工作的人員)以新職業的身份,被正式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范疇。從此鎖具修理工(即社會上稱的“鎖匠”)作為國家承認和允許的一種行業走上了社會。
隨著鎖具修理工被納入我國新的職業序列,無疑將有利于推動中國鎖具修理業的快速、有序的發展,其在社會和國家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將逐步被認可,成為經濟建設和人民群眾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新興服務產業。
開鎖雖能為眾多消費者提供極大的方便,但如不加強監管,其負面影響也是不容低估的。很多人認為開鎖技術和開鎖工具任其泛濫,勢必造成社會治安隱患和刑事犯罪的增加。
如同解決其他社會管理的問題一樣,一靠法規建立,二靠管理部門。鎖具修理業的規范化管理首先需要建立明確的法規。與鎖具修理業管理有關的管理部門,涉及公安、工商、城市管理、勞動管理等部門,是一個綜合性的管理問題,需要從法規上明確管理部門、管理原則和管理辦法。許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多次在有關會議上提出議案,要求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使有關部門加強開鎖業的管理和規范有法可依。
對于一些代表、委員關于加強鎖具修理行業監管的建議,2006年遼寧省第十屆人民政府第67次常務會議通過了《遼寧省鎖具修理業管理規定》,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遼寧省鎖具修理業管理規定》要求鎖具修理經營者必須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領營業執照,并在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鎖具修理活動,禁止無照經營以及超范圍經營。
鎖具修理經營者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到當地縣級公安機關辦理備案。公安機關應當在備案時提取鎖具修理從業人員的指紋、掌紋等信息,并對備案的鎖具修理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實行統一編號。
根據《遼寧省鎖具修理業管理規定》,大連市公安管理部門對市(區)開鎖業進行調查摸底,并按步驟查處、取締存在違法、違規經營問題的開鎖單位,扭轉開鎖業秩序混亂的局面。對未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等有關部門批準、擅自在街頭設攤點經營或無照經營的,依法取締;加強對開鎖服務廣告的監管,查處虛假違法廣告。對擅自設立開鎖經營單位、從事開鎖經營活動或超范圍經營的,按規定依法取締。對開鎖單位經營者和開鎖技術人員建立檔案庫,掌握詳細信息,納入微機管理。強化對開鎖技術人員的管理和法制教育,完善提供開鎖服務的操作規程。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在多次對開鎖行業治安管理工作進行調研的基礎上,于2007年4月會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規范開鎖經營單位經營行為加強開鎖行業管理的通知》,從嚴開鎖經營單位審核登記、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經營單位、建立開鎖從業人員信息庫、加強對開鎖從業人員的法制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為加強鎖具修理行業管理,規范鎖具修理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人身財產安全,依據《遼寧省鎖具修理業管理規定》(遼寧省人民政府令第199號),2008年遼寧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與遼寧省公安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在我省鎖具修理行業實行職業資格證書的通知》(遼勞社發[2008]8號),決定在我省鎖具修理行業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該文件中規定:我省新進入鎖具修理業的從業人員,必須經過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資格證書》(以下簡稱《職業資格證書》)方可就業、上崗;對已從事鎖具修理業的人員,必須于2008年6月30日前取得鎖具修理工《職業資格證書》,方可繼續從事鎖具修理工作。禁止鎖具修理人員無證上崗,禁止鎖具修理經營者招用不具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從事鎖具修理活動。
通知中還規定鎖具修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工作,由省公安廳與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共同組織實施。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筆者受大連市公安局與大連市勞動局的指派,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理論知識試題庫開發指南》與《操作技能題庫開發指南》的要求,編制了鎖具修理工初、中、高級試題庫;并分兩次對大連市200余人從業者進行了培訓。截至2009年11月,共有近200人通過理論與實際操作考試,取得了初級技術等級證書,另有3人取得了高級技術等級證書。
取得技術等級證書并從事鎖具修理行業人員,由市公安局治安支隊頒發由公安機關統一印制的《鎖具修理服務卡》。鎖具修理從業人員上門提供鎖具修理服務時,佩戴由公安機關統一換發的《鎖具修理服務卡》。至此,大連“鎖匠”徹底告別了無證(職業資格證和鎖具修理服務證)時代。市民接受開鎖服務時有權查驗《鎖具修理服務卡》、《營業執照》或復印件以及身份證,有效的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盡管如此,目前鎖具修理行業缺少行業自律,修理行為、方式和收費標準等無統一標準,任意要價或漫天要價時有發生,使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也有的不注重維修質量,敷衍了事,以掙錢為唯一目的,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降低了鎖具修理行業的社會形象。有的從業者法制觀念淡薄,不注重人員的素質和有關規定,任意收徒或傳授開鎖技術,為社會治安秩序留下了嚴重的隱患。
從長遠觀點看,為了規范開鎖經營單位經營行為,加強開鎖行業管理,預防違法犯罪活動的發生,這就要加強行業自律,成立鎖具修理行業協會是非常必要和必需的。 (大連市公安局八處 王立峰 藍盾鎖藝行 齊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