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市經濟貿易局
揭陽市位于廣東省東南部南海之濱,五金產業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五金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建市以來,揭陽市實施工業立市戰略,加強規劃和建設,五金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揭陽市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形成揭陽市的區域品牌,對揭陽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2005年8月,中國五金制品協會授予揭陽市“中國五金基地市”稱號。
一、揭陽市五金產業的現狀
揭陽市五金產業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產業鏈條逐步延長,創新能得到加強,品牌建設取得發展,已成為揭陽市的第一支柱產業。
(一)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揭陽市五金產業主要集中在市區(榕城區、東山區和市經濟試驗區)和揭東縣。2004年,揭陽市五金生產企業2672家,固定資產總額147.8億元,2004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74億元,是1992年的24倍,年均增長30%。年銷售額超億元的企業有17家,超5000萬元的有36家,超500萬元的有335家,從業人數超20萬人。揭陽市五金產業有建筑五金、裝飾五金、日用五金等十幾個大類1000多種產品。形成了裝飾、建筑、日用、廚具、餐具、鎖具、鋁制品、家具、不銹鋼制品等特色產品門類,在行業內有重要地位和市場影響。不銹鋼制品業在全國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是全國最大的不銹鋼制品生產基地之一,不銹鋼制品占全國市場的30%左右。
(二)產業鏈條逐步延長
揭陽市五金產業已形成了從原材料生產、工業設計、模具制造、配件加工、成品制造、市場交易和物流配送的完整產業鏈條。產品種類齊全,形式多樣。五金生產逐步走向分工協作、科學配合、共同發展的格局。全市直接為五金制品生產服務的配套企業共313家,包括設計、模具、電焊、電鍍、著色、沖剪、修邊、刨光、蝕花、熱軋、冷軋、熱處理、印刷、包裝等專業企業。有專業檢測機構,擁有OBLF直讀光譜儀、鹽霧腐蝕試驗箱、拉力試驗機、不銹鋼餐具耐腐蝕測試儀、耐性試驗機、原子吸收光譜儀、雙道原子熒光光度計等先進檢測設備。服務體系比較健全,培訓、信息、咨詢、運輸、倉儲、信用擔保等服務機構近百家,產業的幅射和集聚效應明顯,全國各地的五金企業紛紛在揭陽投資或設立分支機構。
(三)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揭陽市五金企業已與國內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大力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著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目前,全市五金企業建立技術中心3個,建立科研開發中心48個,專門從事研發的科技人員223人。全市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5000多人,其中高級工程師以上36人,工程師、助理工程師2000多人。十多年來,揭陽市五金企業投入技改資金達40多億元,從國外引進自動超聲、清洗機、氣壓沖床、高頻復底機、數控旋壓機、真空吸氣機、道軌拉機等先進設備。生產設備初步實現了現代化、機械化和電腦數控自動化。人才的涌入和技術的改進,大大縮短了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2004年揭陽五金企業開發的新產品達391種。
(四)品牌效應日漸顯現
揭陽市五金企業十分注重品牌的創建。建市以來,企業在創建品牌方面投資累計已達50億多元。五金生產企業通過走科技創新道路,積極實施名牌戰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名優產品,不少五金產品的質量已達到多個國家的質量標準。興財、順達、駿業、慶展、順興、晨光等有影響的企業和品牌脫穎而出。順達牌不銹鋼壓力鍋1999年至2004年連續5年全國銷量第一,2004年獲中國名牌產品 稱號。現在全市有600多家五金生產企業通過了ISO9001和ISO9002質量認證,獲省著名商標6個,揭陽市知名商標31個,評為國家名牌產品1個,省名牌產品7個,行業名牌9個,擁有專利818個。
(五)市場建設日趨完善
揭陽現有規模較大的五金專業市場,這些市場集生產、加工、貿易為一體,有效地拉動了企業生產。2005年揭陽市又著手整合資源,興建揭陽(國際)金屬材料市場,該市場占地231畝,計劃建設商鋪、會展中心、寫字樓等,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市場集產品展示、批發零售、物流配送以及電子商務等功能于一體,預計年成交額可達30億元以上,將是全國五金不銹鋼生產、加工、貿易的主要集散地之一。此外,全市五金企業在全國各地設有2萬多個辦事處和銷售點,從事營銷的人員幾萬人。揭陽市的五金產品不但暢銷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還有大量產品直接或間接出口歐美、非洲、澳洲、中東、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二、增創新優勢,促進揭陽市五金產業再上新臺階
以榮獲“中國五金基地市”稱號為契機,充分利用當地五金產業已形成的產業集群優勢,實施名牌戰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技術檔次,在發展龍頭企業上狠下功夫,推動揭陽市五金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一)品牌帶動,樹立形象
一是抓好“中國五金基地市”這個區域品牌的宣傳。揭陽市五金產業基礎好,但在資源整合,整體宣傳,重點推介上力度還不夠,要充分利用授名的機會,在全市形成濃烈的宣傳氣氛,利用電視、報紙加強宣傳報道,在城市出入口設立宣傳廣告牌,并爭取在省級或國家級媒體上予以宣傳報道,切實提高揭陽市五金產業的知名度。二是抓好區域品牌的發展。加強五金產業的規劃工作,制訂扶持揭陽市五金產業發展的措施,引導廣大五金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品牌意識,注冊和使用商標,擴大揭陽市的品牌基礎。引導中國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和省名牌產品企業加強品牌的創建和升級,積極申報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等稱號,形成揭陽市五金產業的品牌群。三是引導揭陽市五金企業充分使用品牌。以區域品牌帶動地方產業發展,使產業基礎與品牌效應相輔相承,互相促進,推動揭陽市工業發展新突破。四是抓好區域品牌的保護。引導企業提高質量,誠信經營,并加大打假力度,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合法生產者的利益,共同維護區域品牌,防止對品牌的過度開發。
(二)龍頭拉動,提高素質
一是要培養優秀的企業家精神。揭陽市五金產業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同時也造就了與時具進的企業家,要進一步引導企業家樹立大創業大作為的精神,摒棄小富即安的思想,培養揭陽市五金產業的舵手和領軍人。第二是要引導企業實現現代企業制度改造。揭陽市企業大部分是家族式企業,要處理好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家族成員與非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實現按勞報酬,按能報酬,按貢獻報酬,引導企業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改造,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職工、技術人員持股分紅制度。可以組建企業集團,家族成員在同一品牌下,實現科學分工,做精做專各個產業環節,再造家族式企業的創業優勢。三是要在產品經營的基礎上發展品牌經營和資本經營。目前揭陽市部分五金企業已創建了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可以借助品牌優勢,實現低成本迅速擴張,做強做大企業;也可以借助品牌優勢和企業在行業內影響力,招商引資,與外部資本合作實現做強做大;也可以進行股份制改造后,上市融資,實現做強做大,形成龍頭企業帶動,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分工協作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提高產業的治理水平。
(三)技術推動,增強內涵
揭陽市五金產業發展較快,主要原因是揭陽市企業抓住改革開放之機,引進先進設備,搶點技術高端,聘請高技術人員,高起點,高投入,生產出高質量的不銹鋼制品,發展外向型經濟。但目前揭陽市五金產品大部分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國買方市場已形成,消費逐步升級,五金產業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大,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的經營模式已適應不了市場的需求。在新一輪的發展中,應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推廣應用新工藝、新材料,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檔次,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形成核心競爭力,利用揭陽市五金產品外向度高的優勢,在搶占五金制品高端市場的同時,利用品牌優勢,開發符合國內市場需要的質優價廉的五金產品,提高揭陽市五金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產業規模,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競爭中做強做大揭陽市五金產業。另外,要結合技術設備的升級,按新型工業化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淘汰耗能大,污染多的生產設備和市場過剩的產品,實現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
(四)加強產業互動,提升發展水平
一是要建設好市(國際)金屬材料市場,要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完善配套,把市場建設成集產品展示交易、信息發布、價格形成以及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等功能于一體,全國五金不銹鋼生產、加工、貿易的平臺。二是要建設好廣東質監不銹鋼產品揭陽檢測站,要增加投入,完善設備,配備人員,使之成為揭陽市五金產業發展的重要服務機構。第三是要充分利用市區服務業基礎較好的優勢,強化產業服務功能,發展信用擔保、科技、信息等中介機構,建設好揭陽五金網,籌建市五金制品協會,發展壯大市五金商會,使之發揮政企溝通,行業自律等職能。四是要加強人才培養,利用揭陽職業技術學院、市綜合中專、市技工學校等教育機構,整合資源,為揭陽市五金產業發展培養更多的產業人才。
三、加強服務,為五金產業發展營造優良環境
(一)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育投資主體,創新融資方式,引導民資和外資投資基礎設施項目,改善人文和居住環境。要搞好工業園區的規劃和發展,重點建設好市經濟開發試驗區、揭東縣開發區、榕城仙梅民科園等園區,發展五金產業片區,提高產業聚集能力,為招商引資和產業發提供基礎條件。
(二)為五金產業發展提供優良的政策環境
出臺具體措施,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扶持揭陽市五金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要整合財政、土地、金融、能源、技術創新等各方面的政策資源,優先扶持揭陽市五金產業的發展。
(三)要增強機關效能,提高服務水平,改善政務環境
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政府審批制度,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規范審批行為,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健全公示制度、服務承諾制度、限時辦結制度、首問負責制度,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大力開展社會治安和經濟秩序整治,加強信用建設,切實改善法制環境,保護五金產業所有者的合法權益,維護投資者的投資熱情。
(四)要關注五金產業發展的動態,及時解決產業發展中出現的難點熱點問題
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種經貿洽談會和產品展銷展示會,拓展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要采取措施,緩解揭陽市五金企業用地難、融資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