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日報社 淮安新聞網 晚報訊 給小區停車位上鎖妥不妥?固定車位好還是流動車位好……小區停車引發的一系列話題根本原因仍在于停車位緊張,在僧多粥少狀況日漸凸顯的形勢下,解決好問題的鑰匙不單需要車位設置優化,還需要拓展停車的空間。
記者在市住建局采訪期間了解到,小區停車問題已經引起市政府高度重視。今年2月8日,在以“打造滿意物管 創建和諧社區”為主題的大會上,副市長劉友超談及小區停車難時認為,造成小區停車難的主要原因是:小區停車場規劃配建標準低;小區停車管理不規范,造成非小區車輛向小區集中;小區停車場地下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小區停車設施開發利用水平低。
市住建局物管處陳輝處長認為,隨著近年來私家車的增多,淮安已經進入停車難時代。陳輝說,小區停車難作為其中突出的問題,早已引起社會各界包括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關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曾專門就此提過議案。
據介紹,在社會各界關注下,各方把脈人士紛紛就此問題開出藥方,陳輝對此進行了歸納:一是規劃,把小區停車系統擺在城市整體規劃建設的重要位置;二是出臺政策,鼓勵社會資金投資建設停車場;三是在小區內拓展,包括建立體車位,開掘地下停車場;四是整合社會資源。就這些建議和對策,陳輝結合淮安的實際情況認為,目前,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是整合社會資源,比如小區周邊的單位、小區周邊的馬路停車場都可以向小區居民開放,為小區居民所用。
記者在富春花園、浦東花園及益興名流等小區采訪期間,這3家小區的物管都認為小區內可整合的資源已經不多,三家物管人士都說,雖然從理論上來講,充分利用小區內資源的方案很多,比如變更綠化帶為停車場,造地下車庫,建地上車庫等等,但實際上這些方案都是水中花、鏡中月,根本沒有可操作性,比如更改綠化需要業主大會通過,還要規劃部門審批,這其中,僅業主大會達成共識都是難題,而建地上、地下車庫更是難上加難,別的不說投入資金動輒就要幾百萬。
在陳輝看來,整合小區周邊資源雖然短期內就能湊效,但做到這一點需要相關部門通力合作,首先,小區周邊單位要同意向居民開放車位;另外,小區周邊的馬路在沒有得到公安部門的許可前是不可以停車的,因此,馬路停車場的配套需要得到公安部門的許可和配合。陳輝說,整合小區周邊停車資源的做法為大城市通用,有經驗可以借鑒。據介紹,在今年2月8日的會議上,劉友超副市長曾指示我市相關部門借鑒外地城市的成功經驗,拿出具體的方案,選擇4個小區作為試點,探索破解小區停車難題的辦法。
整合小區周邊資源,也就是業主在本小區找不到停車位的情況下,將車子停到路邊或離小區較近的單位內。對此,部分車主卻表示擔憂,有車市民潘女士認為這樣做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好:一方面是車輛的安全,另一方面是路邊經營戶會不會配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