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知識經濟、全球經濟、信息社會的到來和競爭要素變化,中國制鎖行業面臨國際市場競爭的危機,從整體上來分析,小而全的生產企業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的高科技鎖具企業少,導致了質量極不穩定,劣質產品充斥市場。那么,怎樣才能全面提升中國鎖具的制造質量,使行業步入整合之路,進入良性軌道,而與國際市場接軌呢?
1、產品結構:制鎖企業應該積極采用新材料,注重產品造型及藝術裝飾性的同時,逐步運用計算機電子、信息、生物識別、納米材料等先進技術嫁接傳統制鎖業,努力開發有市場前景的新產品,并在使用性能上進行突破。如住宅中高檔插芯門鎖系列、汽車鎖系列、民用鎖系列、防盜門鎖系列、滾動碼遙控系列、中高檔機電一體化IC卡智能鎖、TM卡鎖、射鎖卡鎖系列、生物識別特征鎖系列等,都可以在工藝、技術革新上加以改革,逐步成熟。
2、產品工藝與裝備結構。在這一概念上,企業首先應該引進精度在0.01mm以內的彈子設備、精度在0.02mm以內的鑰匙齒形加工設備、先進的加工模具、刀具;重點與持生產高檔門鎖、車鎖的大企業引進德國、意大利、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自動裝配生產線、數控機床、自動拋光機、全自動連續沖壓生產線、自動壓鑄生產線等。像中國“十大鎖王”的溫州強強集團就引進了韓國的成套制鎖設備。發展制鎖行業的同時,相關五金部門應該重視鑄造廠、模具廠、電鍍廠、熱處理等專業配套廠的建設,使這些配套廠更好地服務鎖具企業,提高制鎖行業的制鎖水平。其次,鎖具產品質量問題主要集中在產品加工精度不夠、零部件配合差、外觀粗糙、耐用率低、互開率高等問題,因此,應針對這些方面完善檢驗測試設備(如拉力試驗機、鎖具耐用度測試儀、鑰匙靜拔力測試儀、鍍層耐磨試驗設備及保密度、牢固度、靈活度測試與試驗設備),加強工業及質量管理。
在行業結構上,中山市雄寶金屬制品廠總經理李華煊認為,五金協會和全國鎖具市場調查行業規范辦公室應該鼓勵具備一定基礎和規模的企業吸引外資、引進外來人才、加速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鼓勵資產重組,走聯合兼并之路,擴大企業規模,增加企業實力,逐漸組建以名優產品為龍頭的大型企業集團。積極扶持一些產品質量好、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中小型企業,使鎖具行業成為大企業大集團為龍頭,中小企業為基礎的大、小規模并舉的完整生產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