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夜之間,20多個樓道的電子對講門不見了。
凌晨,業主張寧被撬門聲驚醒,卻沒敢出來制止。回憶起那一幕,張寧依然心有余悸:2009年12月12日凌晨3時30分,當時我睡得正香,樓下傳來了響聲。仔細一聽,好像有人拿著大家伙動什么。我立刻坐起來,輕輕走到窗臺下,果然看見一伙人手持大鐵鉗子和大鐵剪子在樓下。他們的目標是單元口的電子對講門。
大概七八個人吧,戴著帽子和眼鏡,但我看不清他們的臉。他們身邊還放著兩輛三輪車,也就不到1分鐘的工夫,上百公斤重的電子對講門就被他們卸下來了,被裝到三輪車內。我不敢出聲,怕他們瞄準我們家,于是我撥打了110。
一會兒,小區物業辦公室的67歲的耿大爺趕過來,耿大爺嚇了一跳,沒敢吱聲。等這幾個人走后,耿大爺趕過來,發現20多個樓道沒門了。凌晨3時40分,警察趕到,小偷已經不見了蹤影。
想起來當晚的情況我就后怕。我現在每晚都要反復查看房門,看看門有沒有鎖好,害怕萬一再來賊,再瞄上我家來可咋辦啊!
物業公司齊站長說,因為這是一個普通小區,并沒有配備保安,本小區共2170戶,每平方米物業費才0.1元,無法支付雇用保安的工資。不過,齊站長向記者表示,現在在爭取居民意見,想在小區大門上安裝刷卡設備。而且,還要聯合社區,幫助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
警察分析:偷盜的物品體積比較大,所以一般歹徒采用團伙作案。
防范:小區物業對進出門的人員進行防范,加強管理。
提防入室盜竊
作案手段:多利用白天上班家中無人、門衛人員脫崗或夜間小區值更人員熟睡,防范不嚴時間。一般事先踩點,作案時大多使用小型的切割工具和撬壓類工具。
銷贓渠道:以首飾加工業、二手手機回收市場、二手車輛交易市場等行業居多。
作案目標:選擇小區物業管理松懈或選擇小區內家中無人,且看上去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盜竊居民家中存放的現金、金銀首飾、手機等貴重物品。
防范:一、放置障礙物。在陽臺窗戶附近擺放花盆、瓶子、風鈴等物品。
二、安裝陽臺感應燈。燈亮同時發出鳴叫可以嚇跑小偷。
三、限制窗戶打開的大小。防止小偷進入。
四、巧用窗簾。竊賊往往會通過窗簾來判斷家中是否有人,進而上門行竊。平時上班或舉家外出時,并非所有窗簾都拉上,把家封個嚴嚴實實才安全。
五、小心他人配鑰匙。裝修工人在裝修期間偷配業主家的房門鑰匙,經多次踩點后,趁主人外出之機登門行竊的案件屢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