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開鎖業協會趙焱
開鎖這行業,既特殊又敏感。有位刑警曾說,在每年的入室盜竊案中,有不少盜竊犯是學過開鎖技術的。一直以來魚龍混雜的開鎖行業,讓天津市開鎖業協會會長趙焱有所擔憂。為了保障開鎖行業的安全,近來這位被人們譽為天津“鎖王”的開鎖師傅召集開鎖人員,召開了第一屆會員大會,一起商計開鎖行業未來的發展。
趙焱說,鎖匠最重要的是誠實,必須值得人們信賴——因為我們的工作涉及他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他從事開鎖十年來,幾乎每天都穿梭于天津的大街小巷中,熟悉了天津的每個角落。他向記者展示著各種各樣的開鎖工具,包括鑰匙取出器、銼刀、鑰匙胚、彈簧、C字鉗、環行中空剪刀、錘子和螺絲刀等。
趙焱稱自己不是什么“鎖王”,每一門手藝都是無止境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高人”到處都是。從業以來,他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工作至少15個小時,除了外出上門服務外,他一般在店里琢磨技術,將各類型號的門鎖、防盜鎖研究透徹,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請教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憑著越來越嫻熟的技能和謙虛的學習態度,他在行業中樹立了不錯的口碑,成為天津開鎖界小有名氣的鎖匠。
在他看來,開鎖是件趣事,而鎖匠要具備非常強的專業能力和道德意識。30歲的他喜歡上了修鎖后,就只身去了北京拜師學藝。學成后,獨自一人回到天津,闖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鎖天地。
開鎖不僅是技術活
可以說,趙焱和鎖的相識頗具緣分——他不是繼承父藝,也不是從小就鉆研鎖技,而是在一次無意中對鎖產生了興趣。但這并不是偶然的,也與他曾經的愛好和經歷有關。
在很小的時候,他就對各種機械感興趣,有一次因拆了家里的鐘表而挨了父親的打。工作后,他成了一名優秀的鉗工,不管什么樣的活,他都盡力實踐操作,做出的成品近乎完美。
后來工廠倒閉他下崗后,擺起了玩具攤,在他攤位旁邊是個修鎖攤,慢慢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經常幫鎖匠干活而耽誤了自己的買賣,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開鎖這門“技術活”。一天回到家后,他和家人商量要去北京學習開鎖技術,家人反對,可是執拗的他一扭頭,就帶著學費去了北京,來到了當時在國內赫赫有名的一家鎖具公司學習。
那時他的師傅黃永強親自傳授他開鎖技術,他虛心好學,把鎖拆了裝,裝了拆,細心地了解鎖的內部構造和開鎖原理。他的技術漸漸在同期學習者中居于上乘,后來他為巴西駐華使館、南非駐華使館、菲律賓駐華使館、中央電視臺等很多單位進行開鎖服務,還協同北京警方進行過特殊任務。一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趙焱向師傅辭行,回天津自謀發展。
他回到天津后,就辦了工作執照,開始了自己的夢想之旅。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冬日,他每天早出晚歸。那時的他飲食很不規律,“走到哪餓了,就會就近將就一頓”。因為租的小店內沒有暖氣,整整兩個冬天,他都沒有脫衣服睡覺。至今有很多開鎖經歷讓他無法忘記,雖然辛苦,但辛苦會在開完鎖的一剎那,在客戶的笑聲和感謝聲中慢慢淡去。
自從和鎖打起了交道,趙焱就關心并擔憂起了鎖界的發展。他審時度勢,組織成立了天津開鎖業協會,從長遠規范開鎖制度,不僅提高了鎖匠素質,而且讓群眾更加信任鎖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