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五金鎖具行業以每年15%的增長速度平穩發展,年總產值達1800億元人民幣以上,出口達80億美元以上。約占我國整個輕工業的出口額的1/3,排列輕工業的前三位。目前中國登記注冊的造鎖企業有1400多家,以中小企業為主,大多為個體、私營企業,基本上都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五金鎖具行業也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特別是在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席卷全球的大環境下,市場競爭之激烈,價格競爭之慘烈更盛于往前。作為五金鎖具行業的中小企業如何尋找出路?
業內人士認為,品牌意識差是我國鎖具行業一個普遍現象,這與行業較為特殊的發展經歷有重要的關聯。其實,我國掛鎖生產和其他傳統工業一樣具有悠久的歷史。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有270家掛鎖生產企業,其中不乏擁有百年歷史的品牌,那時候無論是設計水平、設備的先進性還是人員素質都與先進國家不相上下,不乏設計先進、質量好的產品。近20年來,幾經變革,只有一家企業生存下來。有70多年歷史的“三環”掛鎖是出口產品中惟一擁有自主品牌的產品,另有一家老品牌早已“賣”給了外商。如今活躍在市場上的其他所有國產掛鎖企業都是改革開放以來新成立的私營企業,而它們的創建者幾乎都是從土地轉向工業的農民。許多鎖具企業處于“淘第一桶金”的過程中,根本無暇顧及培育品牌。短、起點低,與國外擁有百年歷史的品牌相比,中國年輕的品牌自然“底氣不足”。
品牌意識差制約了行業發展。首先就是我國鎖具產品的科技含量、質量和價格明顯低于發達國家先進水平。據介紹,品牌意識差最直接的表現是企業用于設計研發、購買先進設備和模具、培養專業人員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的投入不足。石僧蘭說,鎖具行業既是傳統行業,又與高新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把鎖看似簡單,但是它要經過110道工序才能完成,只有具有先進的設計水平和設備、高素質的專業人員,才能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比如同樣的原材料,使用不同的設備和模具加工出的產品質量完全不一樣。
鎖具行業應該加強品牌建設,不斷走向品牌化發展之路。
鎖具產品一個最主要質量指標就產品互開率,也就同一把鑰匙能開幾把鎖,同一把鎖又能用幾把鑰匙打開概率。目前世界知名品牌鎖互開率只有幾萬分之一,國產鎖優秀品牌互開率也六千分之一左右,而有些不正規、沒有生產實力鎖廠生產產品互開率卻達三十分之一,這樣鎖的安全可靠性就太差了。除此之外,五金鎖具市場有無序競爭,產品的質量差,五金鎖具行業的產品科技含量不是很高,同質化現象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