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屆春季廣交會今日在琶洲展館揭幕。本屆廣交會進口展區展覽面積2萬平方米,展位888個,設有7個展區。出口展區展位數57811個,比上屆春交會增加了1522個。其中在第一期的5天展覽中,主要以電子五金機電產品為主。
上午9時,琶洲展館外已經聚集了黑壓壓的人群。由于標示并不明顯,排隊的人流略顯混亂。有一部分外商是需要臨時辦證的,卻擠在國內廠商進入展區的隊伍里。而許多不明情況的國內采購商尾隨著一些國外參展商,卻不知道這個隊伍其實是專門為國外廠商辦理入場證件的,白白浪費了時間。
在B區的進口展館區,記者看到大部分廠商還是來自亞洲地區,其中包括韓國、印度、馬來西亞等,而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展廳也格外顯眼,并且吸引了不少人駐足。相對于亞洲區域的踴躍,歐美廠商卻顯得比較冷清。記者看到,美國廠商大約只有3家,其中兩家都是推銷空氣清新劑的。“不過這已經比去年有所增加了,去年只有一家美國廠商。”現場的一位展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盡管今年存在中東局勢動蕩、日本地震等事件以及宏觀經濟環境負面因素,但據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劉建軍1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春交會參展企業數和展覽規模均再創歷史新高。
海外采購商到會料減3-5%
第109屆廣交會繼續分三期舉辦,展覽規模穩中有增,設標準展位58699個,比上屆增加1563個。展覽總面積達到116萬平方米,比上屆增加3萬平方米。共有24415家境內外企業參展,比上屆增加816家。參展企業數和展覽規模均創歷史新高。
不過劉建軍對今年到會的采購商則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表示,從目前主辦方從海外機構、訂房、訂機票等渠道所掌握的情況來看,歐美等中國主要貿易伙伴采購商數量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新興市場如俄羅斯、印度、巴西等也較穩定,但日本因地震和核輻射,來華采購商人數會受到影響,另外北非、中東政局動蕩,采購商人數也可能出現下跌。
劉建軍表示,影響采購商到會的另一個因素是全球通脹蔓延,采購企業派出人員的商旅成本上升,其國內代理和周邊國家商業機構買手的業務料將增加,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國際采購。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海外采購商到會預計比往年將減少3-5%。
日本災后重建將是長期商機
劉建軍介紹,日本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是中國的第一大進口國和第五大出口國,約占中國外貿10%,近年來每屆交易會日本采購商的人數都超過6000人。劉建軍表示,短期來看,日本地震和核輻射對中國外貿進出口將產生負面影響,但長期來看,兩國外貿商機不可小視。如對日本鋼材、建材材料的出口都有可能出現較大增長。
劉建軍說,日本東北部受災地區GDP規模占全國的8%,是日本重要的電子、石化、汽車及其零配件基地,與中國的貿易量達到相當的規模。企業停產后,對中日貿易造成不可避免的影響。
但他表示,日本災后的物質需求將是長期性的,不僅僅是在廣交會采購,還有其他形式的采購。從中國進口成本低、運輸便利,而中國產品特別是廣交會產品在質量上也有相當的競爭力,廣交會已與日本工商業機構保持和加大了聯系,“采購商減少是正常的,但預計不會有太大的負面影響。”劉建軍預計今年成交額能保持去年總體水平。
優化進口展增設“產品設計”
據介紹,本屆進口展區仍分兩期舉辦,展位比上屆增加26個。為提高進口展區的專業化水平,使進口展區既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從第109屆起,進口展區進一步優化、壓縮展品類別,整體題材數量由12個減少至7個。第一期展出電子及家電、建材及五金、機械設備、工業原材料等4類商品;第三期展出食品及農產品、醫療保健及美容護理產品、禮品及裝飾品等3類商品。截至4月8日,本屆廣交會進口展區共有來自53個國家和地區的534家企業參展,比上屆增加33家。
據劉建軍介紹,為充分發揮廣交會對我國外貿企業自主創新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導向作用,本屆廣交會啟動“廣交會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中心”。
上午9時,琶洲展館外已經聚集了黑壓壓的人群。由于標示并不明顯,排隊的人流略顯混亂。有一部分外商是需要臨時辦證的,卻擠在國內廠商進入展區的隊伍里。而許多不明情況的國內采購商尾隨著一些國外參展商,卻不知道這個隊伍其實是專門為國外廠商辦理入場證件的,白白浪費了時間。
在B區的進口展館區,記者看到大部分廠商還是來自亞洲地區,其中包括韓國、印度、馬來西亞等,而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展廳也格外顯眼,并且吸引了不少人駐足。相對于亞洲區域的踴躍,歐美廠商卻顯得比較冷清。記者看到,美國廠商大約只有3家,其中兩家都是推銷空氣清新劑的。“不過這已經比去年有所增加了,去年只有一家美國廠商。”現場的一位展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盡管今年存在中東局勢動蕩、日本地震等事件以及宏觀經濟環境負面因素,但據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劉建軍1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春交會參展企業數和展覽規模均再創歷史新高。
海外采購商到會料減3-5%
第109屆廣交會繼續分三期舉辦,展覽規模穩中有增,設標準展位58699個,比上屆增加1563個。展覽總面積達到116萬平方米,比上屆增加3萬平方米。共有24415家境內外企業參展,比上屆增加816家。參展企業數和展覽規模均創歷史新高。
不過劉建軍對今年到會的采購商則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表示,從目前主辦方從海外機構、訂房、訂機票等渠道所掌握的情況來看,歐美等中國主要貿易伙伴采購商數量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新興市場如俄羅斯、印度、巴西等也較穩定,但日本因地震和核輻射,來華采購商人數會受到影響,另外北非、中東政局動蕩,采購商人數也可能出現下跌。
劉建軍表示,影響采購商到會的另一個因素是全球通脹蔓延,采購企業派出人員的商旅成本上升,其國內代理和周邊國家商業機構買手的業務料將增加,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國際采購。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海外采購商到會預計比往年將減少3-5%。
日本災后重建將是長期商機
劉建軍介紹,日本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是中國的第一大進口國和第五大出口國,約占中國外貿10%,近年來每屆交易會日本采購商的人數都超過6000人。劉建軍表示,短期來看,日本地震和核輻射對中國外貿進出口將產生負面影響,但長期來看,兩國外貿商機不可小視。如對日本鋼材、建材材料的出口都有可能出現較大增長。
劉建軍說,日本東北部受災地區GDP規模占全國的8%,是日本重要的電子、石化、汽車及其零配件基地,與中國的貿易量達到相當的規模。企業停產后,對中日貿易造成不可避免的影響。
但他表示,日本災后的物質需求將是長期性的,不僅僅是在廣交會采購,還有其他形式的采購。從中國進口成本低、運輸便利,而中國產品特別是廣交會產品在質量上也有相當的競爭力,廣交會已與日本工商業機構保持和加大了聯系,“采購商減少是正常的,但預計不會有太大的負面影響。”劉建軍預計今年成交額能保持去年總體水平。
優化進口展增設“產品設計”
據介紹,本屆進口展區仍分兩期舉辦,展位比上屆增加26個。為提高進口展區的專業化水平,使進口展區既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從第109屆起,進口展區進一步優化、壓縮展品類別,整體題材數量由12個減少至7個。第一期展出電子及家電、建材及五金、機械設備、工業原材料等4類商品;第三期展出食品及農產品、醫療保健及美容護理產品、禮品及裝飾品等3類商品。截至4月8日,本屆廣交會進口展區共有來自53個國家和地區的534家企業參展,比上屆增加33家。
據劉建軍介紹,為充分發揮廣交會對我國外貿企業自主創新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導向作用,本屆廣交會啟動“廣交會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