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門博會的參展的企業,不難發現他們在展會營銷策劃中,往往有這么兩種表現:第一種,一些企業完全對于展會營銷沒有概念,無法脫離粗放式的營銷管理,對展會不夠重視,每次都是臨時準備,倉促應戰,沒有專業人員指定,缺乏目的性,相互模仿,缺乏對自身品牌的獨特定位的認識與創新,這不光是中小企業,甚至包括許多國內知名的大型企業;另一種表現,相對于第一種,這類企業對展會較為重視,并且有一定的展會營銷意識,在展會參加前比較早的時間內就制定了嚴密的展會營銷計劃指導其工作的開展。但可惜的是,對于展會營銷的理解并不夠深入,導致制定的計劃與展會當時的背景、消費需求、社會潮流脫節,因而展會所產生的效果也就大大打了折扣。
造成以上兩種現象的根源,展會營銷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的主要因素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科學有效的營銷工作規劃。面對紛繁而至的眾多展會,沒能選對適時、適度與企業營銷計劃相匹配的展會,甚至倉促、盲目參展。
2、缺乏戰略性的規劃,僅僅將展會營銷的工作作為一種事務性工作對待。為了參展而參展。會展的最終目的?會展上要向誰傳播哪些信息?會展上如何吸引目標觀眾?如何勝出對手的傳播?均未曾深入去考慮。
3、在組織策劃展會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決策管理層與執行層之間,企業與外協單位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造成各自對展會策劃、組織方式、目的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例如,企業欲推廣的產品、品牌文化與展臺搭建的風格、活動組織的方式脫節。
4、在制定預算的同時高估了展會效果的回報,造成展會投入與產出比例不協調。近來國內展會的一個不良現象就是相互攀比,展臺搭建、活動組織一味求大、求豪華,而忽略展會活動本身的效果。
展會營銷工作做的比較出色的企業,總有一些共性的特點,這也是為什么這些企業能夠在展會當中能真正發揮展會營銷作用的原因所在。
展會營銷策劃的第一步就是根據公司的發展規劃及營銷目標,對企業的優勢資源(產品、信息、技術、服務)或需求進行分析,之后再斟選出適時對路的展會推廣,最后再從策劃的角度考慮資源如何出奇制勝。這是整體工作的一個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