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它不僅是指鑰匙與鎖之間的惟一性,更表明了鎖的安全性。近日小編在市場上走訪發現,一把普通的鑰匙能打開多把鎖的情況并不少見,特別是在那些同一型號的鎖之間。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場上有部分價低質劣的鎖,其生產工藝根本不符合標準,防盜性能極差。它們的存在已經危害了整個鎖具行業的發展。
有關部門也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鎖具時,應選擇知名和正規企業的產品。同時,如因鎖具質量問題造成財產損失的,受害者可憑有效證據,通過法律途徑,追究經銷商或生產企業的責任。
鎖越劣質鑰匙就越“萬能”?
為什么有些鎖如此“不堪一開”?有了“萬能鑰匙”,“鎖將軍”還能保證我們的安全嗎?鎖具漫長的發展歷史,充滿著“攻”與“防”的博弈。現在鎖的質量問題,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互開率高,一把鑰匙能同時開幾把鎖。
鎖的制造工藝非常復雜,看似輕巧的一個小部件,制作起來就有數十道工序。
早年生產的鎖槽里都有一根防彈撥的硬鐵條,不是匹配的鑰匙根本插不到鎖芯,即使能將鎖內的彈子撥到一邊也打不開鎖芯。正規鎖廠的鎖具會考慮到防盜性,在鎖里配備數粒“防撥彈”,目的是為了讓一些特殊工具失效,除非使用蠻力,否則很難將鎖打開。但一些不規范的鎖具廠為了節約成本,就把這根硬鐵條“節約”掉了,更過分的,有的連正常的彈子都忽略了。
鎖具的防盜功能就在于鎖芯的彈子排列上,衡量鎖具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在于它的密鑰量,即彈子排列的不重復率。戴根潮說,為降低互開率,正規的鎖廠在生產前會制定一個有幾千種不同排列組合的彈子配比表。同一鎖廠用同一鎖芯模具生產的鎖具,按規定不能銷往同一地區。而一些小廠為了省事,其配比數量僅為幾百甚至幾十種組合,這種情況下生產出來的鎖互開率高就不足為奇了。
開鎖工具的確是有的,一方面是鎖廠為了研究鎖的弱點,提高技術革新;另一方面是客戶需求,萬一鑰匙掉了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