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決定出路
紅光鎖業,主打產品是圓角牌銅掛鎖,該品牌曾經是廣東的五金知名鎖業品牌,在2004年之前,其市場份額都非常高,市面上賣的銅掛鎖十把就有八把是紅光制鎖生產的。隨著國內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仿冒程度很高,無疑給紅光在市場上也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如何突破“瓶頸”,尋找新的生存發展空間?這已成為紅光鎖業決策者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公司總經理李延碩在深入市場調研后,憑著自己多年在市場上摸爬滾打的經驗和敏銳的眼光,果斷決策,及時調整思路和戰略,實行資本擴張,打造產業鏈;造船創艦,揚帆出海。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為迅速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紅光按照“設備現代化、產品高檔次,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做強做大、做優做久”的發展指導思想,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發展方向確立后,紅光人說干就干,先后從國內外引進數十萬元的先進設備,大膽的把大部分資金投入到電鍍城,2002年電鍍城規模就達到了四萬多平方米,產業值甚至超過了鎖業,市場也逐漸從開始的順德拓展到了南海及清遠.。一個產品想要做好,配套生產是非常重要的。紅光的電鍍廠為鎖提供了非常好的品質保證。通過這幾年市場的發展,如今具有規模的鎖廠都有了自己的電鍍車間,這已經得到了行業的認可。當初電鍍廠成立的意圖就是想更好地服務紅光。企業要想與國際接軌,產品必須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外貿訂單帶來的都是大額度的經濟利潤。于是,紅光人立即掉轉船頭,開始將觸角伸向了國際市場。2006年,紅光鎖業終于迎來了一筆國外大額訂單。隨著宣傳推廣力度的加大和營銷體系的完善,紅光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倍受外商青睞。從而使紅光在激烈的市場爭奪中緊緊地握住了自己無疆的領域,開拓出了一個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電鍍產業穩定后,紅光鎖業把更多的精力又投入到老本行上來。因為他們認識到,要做好紅光,只有把鎖廠做好,才有話語權。
做專才能服務好
因市場日趨走向飽和,受行業過度競爭困擾的一批五金企業已經注意到鎖具這一充滿潛力的市場,大舉進軍這一行業,掀起了一股五金鎖具生產商“多元化”發展的熱潮。面對這種局面,紅光人認為,對于大企業而言,“多元化”可以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利用現有的品牌效應,但過長的戰線必然會分散企業的資金和技術投入,進而影響產品的品質。
紅光人的觀點是:什么都做可能什么都做不好。所以紅光人選擇了一條穩健保險的道路;堅持質量第一,并用不斷的技術創新服務,讓消費者感到物超所值,找到鎖具行業的真正出路!為此,紅光鎖業除了能深刻把握市場脈搏、正確制訂市場戰略外,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強項發揮到最大。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鎖具生產開發,并在抓質量管理、打造精品上做文章。傳統的觀念認為質量管理的目的是把錯誤減至最少,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認識。紅光主張的目標是“零缺陷”,即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完全做好。質量管理的重點由事后檢查轉向生產過程中的控制,這樣就可以避免那些浪費在補救工作上的金錢、時間和精力,生產成本也就大大降低。紅光鎖業提出“下道工序是用戶”,通過“三檢制”(自檢、互檢、專檢)對生產過程進行質量控制。對供應商的選擇也非常苛刻,如規定重要零部件的供應商必須是國內或國際同行業前三名的企業。同時強化職工的自主管理意識,組建群眾性的質量控制小組,隨時解決已出現或可能出現的問題。為保證產品質量零缺陷,紅光寧可停產也不降低標準,對零部件嚴格執行國際標準。
堅持不打價格戰
“在紅光做的產品,可以說,便宜的不賣,沒錢賺的不做。我就是這么高貴,只能讓客戶接受,我不能去適應他們的價格。我們做得很老,牌子很響,銅掛鎖的質量非常有保障。”這是李延碩常說的一句話。據了解,國內鎖具市場經過近年發展,雖然市場規模巨大,但總體上仍處于無序競爭狀態。由于眾多的企業爭食鎖具這個大蛋糕,大打價格戰便成為一種普遍戰術,偷工減料、以假亂真也隨之孿生。紅光生產的銅掛鎖,性價比較高,其生產的一把銅掛鎖比其他廠生產的鎖價格大概貴40%至50%,盡管如此,產品還是走俏市場,而且紅光到現在消費者投訴率為零。
采訪臨近結束,梁堅祥帶我們去看了生產基地,看到公司那寬敞的廠房,一體化的生產線,響亮的機器聲,工人忙碌的身影,再回望紅光鎖業一路所走的艱辛,誰也想像不到如今的輝煌。梁堅祥說到,面對十七年來所創下的成就,李延碩依然把自己的心態歸于零,放情于事業,意氣風發地在為企業創更高的輝煌,博得異彩。我們感慨萬端,不知是廣東造就了李延碩,還是李延碩潤色了廣東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