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300多家制鎖企業的小欖鎮,自2008年金融危機起便已深刻感受到轉型升級帶來的切膚之痛。而位于小欖鎮九洲基村的鴻馬鎖具有限公司,正是南方鎖都數百家制鎖企業中的一員,它的轉型歷程可以反映出中國制造業的艱難轉身。
會發光的智能鎖
“我剛從深圳趕過來,跟一家大型酒店商談了安裝我們LED智能鎖的事宜。他們的負責人對我們產品表示感興趣,不過接下來還需要在面板的設計上進行一些改進。”鴻馬鎖具合伙人梁亞舟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梁亞舟的辦公室如同一間鎖具的博物館,里面陳列著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門鎖。其中一款門鎖引起記者注意,這把門鎖手柄處有幾個圓孔,當人靠近時,圓孔會發出紅光或者綠光。
“這就是我們擁有專利技術的LED智能鎖,主要用在高檔酒店。當人靠近門鎖時,手柄處LED燈發光,如果是紅光則表示,里面的客人在休息,請不要打擾。而如果是綠光則表示可以敲門。”梁亞舟表示。
在梁亞舟看來,這實際上相當于將酒店中“請勿打擾”的牌子或者指示燈集成到了一把門鎖上面,當客人入住酒店反鎖門鎖之后,門鎖就會顯示紅燈。
這一小小的人性化創舉對酒店有多大的幫助呢?一位酒店管理人員告訴記者,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改進,但對酒店服務來說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以往,客人休息時一般不會想到把請勿打擾的指示牌掛到外面。我們酒店設置的‘請勿打擾’指示牌幾乎成了擺設。有一次客人在休息,服務員因為敲門打掃房間而讓這位極為疲倦的客人大發雷霆。這一小小的改進,對提升服務以及減少服務員不必要的工作起到了巨大最用。”上述酒店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據梁亞舟透露,目前這款LED智能鎖已經獲得國家專利。“對中小型鎖具制造企業來講,專利就是把保護傘,否則大型企業一效仿,就沒有我們生存的空間了。”梁亞舟說。
記者了解到,LED智能鎖的核心在于將一枚能夠感應的智能芯片嵌入到了門鎖中間,這一小小的技術突破來源于一家日本客戶的需求。
“有一次,我們的一個日本客戶找到我,說能不能生產一種能夠產生LED光環的門把手,一旦有人靠近的時候,門把手就會發光。”梁亞舟告訴記者,“這種能夠發光的LED門把手主要用于KTV、夜店等環境昏暗的場所,起到指引路徑的作用,同時免得消費者撞到門上。”
經過反復實驗,梁亞舟研制出了第一代產品,也就是LED門把手,獲得日本客人的認可。有一次,梁亞舟靈機一動,為何不將這種技術植入到門鎖中呢?經過嘗試和實驗,最終開發出了LED智能鎖。
“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我們開啟了自己的轉型之路,由原來幫別人做代工的企業轉為擁有自主品牌的制造企業。”梁亞舟說。
轉型自主品牌面臨陣痛
如果不是上述這款LED智能門鎖的開發,鴻馬鎖具也許只是中山市小欖鎮諸多默默無聞的代工企業之一。
梁亞舟最早從事的職業是燈具制造業。與鎖具制造有所不同,燈具制造的挑戰在于更新換代非常快,如同服裝一樣,一年可能要換好幾個款式。
“燈具款式變化多端,比如我們曾經給某大型外資超市制作的燈具,春季的時候開發出一系列模具,到秋季又要開發新款模具。這種款式的變化對中小企業來說意味著昂貴的成本支出。在這樣的背景下,2011年,我們開始轉型鎖具生產。”梁亞舟表示,“鎖具則不同,變來變去就那么幾個款式。”進軍鎖業之后,梁亞舟和他的鴻馬鎖具一直在幫別人做OEM產品。“國內排名前十位的不少知名鎖具品牌都找我們做過代工。”梁亞舟表示。
然而,為別人做代工意味著價值鏈中高附加值的部分被別人拿去,自己的利潤微薄,并且經常要“仰人鼻息,看人臉色”。梁亞舟坦承:“擁有自己的自主品牌,鎖具制造企業的毛利率在50%左右,而幫別人做代工,毛利率最高不超過30%。”
另一個迫使鴻馬鎖具轉型的因素是我國日益上漲的勞動力成本。現在鴻馬鎖具一個工人每月平均工資5000~6000元,而在梁亞舟剛剛從事鎖具制造時,人員工資才3000元/月,短短幾年翻了一番。
盡管擁有自己的專利產品,但鴻馬鎖具依然面臨轉型時期的陣痛。“我們在向酒店推銷我們新產品時,客戶總在問我,你們的產品進過哪些酒店?事實上之前我們都是做代工的,我們代工企業的產品跟很多知名連鎖酒店有合作,但我們無法證明,他們使用的門鎖,就是我們制造的。”梁亞舟不無遺憾地表示。
專家點評
鎖具是一個競爭比較激烈的行業,生存不易,發展更難。鴻馬鎖具通過微創新僥幸生存了下來,但能否持續活下去,還是一個問題。相對來說,單一的產品微創新很容易被替換和覆蓋,而能否通過這些微創新進行多點多元迭代和組合,建立起一定障礙的體系競爭力和一定細分市場的品牌競爭力,這才是關鍵,而其中的核心,還需要企業要勾畫出有節奏的有先后的品牌戰略地圖。
本次受訪企業均為2013“中國制造之美”的獲獎企業,這一活動是由中國制造網發起的。2014年,“中國制造之美”系列活動由《中國經營報》、中國制造網、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