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門入,從法門出”這是一種禪悟的歸結。一個成功的企業,擁有一套比較完備的思維意識系統,也就是管理系統。說白了,就是根據企業自身條件,以及發展階段建立的一套比較完善的制度,包括生產流程、生產計劃、質量檢驗、崗位設置、績效考核等一些最基本的硬性條款。企業管理,并沒有像那些所謂的“大師”說的有那么高深莫測、神乎其神。當你的企業在轉型期遇到管理和人才的“瓶頸”時,千萬不要指望什么高人給你“神丹妙藥”,別讓那些玄乎的理論把你引入“云層”,帶進“陰溝”。讓管理回歸本質,實踐得出結論:企業管理的根本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抓住人心、激活人心、提高境界。
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當企業核心價值觀被員工和客戶所接受,企業的產品在行業和市場上被廣泛認同,這就是企業精神和力量延續的理由。一個企業在發展與壯大的過程中,必須設定目標,量化考核,追求結果。企業是一盤棋,錯走一步,全盤皆輸。“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企業老板需要下好一盤棋,取決于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自長期實踐和修煉,形成一種獨特的對弈章法,最關鍵一點,要發揮了每一顆棋子的作用,這就是我們所經常提到的“全員參與“的概論。企業遇到問題,大家聚到一起,各自發表主見,觀點互相碰撞,最終表決產生一個方案。然而,聰明的培訓機構老師,把幾十年前的這項管理基本方法重新包裝梳理,取了個美名就叫:“全員生發”。其實,類似管理學和決策學中,1939年美國人奧斯本提出的“頭腦風暴法”。 如同:TQM(全員品質管理),上世紀60年代美國人費根堡姆發明、美國人戴明完善的品質管理理論;TPM(全員生產維修)上世紀70年代日本人發明的全員生產維護理論。思忖一下,雖然這些理論和策略版本不同,但大同小異,如出一轍。
一個企業需要一套科學的制度管理和人性化機制管理。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頭腦一定要清醒,要相信但不迷信任何唯一的管理方法,管理實踐中沒有靈丹妙藥,管理理論沒有排他性,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如:基礎工作、崗位職責內的事情用制度、流程管較好; 改善、創新類工作可以借鑒一些先進企業經驗,可以采取一些現代企業管理手段,但絕不能照搬照抄,盲目模仿,東施效顰,不然的話,導致企業管理邯鄲學步、進退維谷的局面。
面對多元化信息化的時代,企業要生存要發展要壯大,作為一個高層管理者,以及中層管理者、員工,要有與企業老板思想“步調一致”,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事情,共同實現企業制定的戰略目標和宏偉愿景。企業成功了,你的價值也體現出來了。同時,我們要不斷地“充電”,做好應對市場環境變化,應對企業競爭的考驗的“功課”。普鑫五金是企業員工成長的平臺,希望每一個員工在這里都能提高都能進步,前提是要學習,但不能“紙上談兵”要學以致用,不斷地去練!練!練!最終就會練成想要的結果。管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要用前行的思維去看待問題,才不會被問題所嚇倒,管理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