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標準的完善將進一步激活我國的智能鎖市場。盡管行業前景明朗,但作為廠商仍需明確,智能家居產品走進尋常百姓家需要考慮的兩大要素就是安全與便利。
智能鎖市場前景可觀
現如今,互聯網大潮已經席卷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空間,家居的智能化也應運而生。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為3億元,在“互聯網+”東風下,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大佬、房地產廠商與家電廠商紛紛入局,預計2015年智能家居有望快速增長至48億元,2016年、2017年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將超過20%。
電視、空調、冰箱等傳統家電都已紛紛步入智能時代,為人們守護家庭安全的門鎖也不甘人后,踏上智能化道路。數據顯示,全球智能鎖的年銷售額達35億美元,在日本和韓國,智能鎖占民用鎖70%以上的市場,韓國公寓智能鎖的使用率更是高達90%,歐美智能鎖也占到民用鎖50%的市場,我國的智能鎖也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我國每年都會不斷投入鎖具高新技術的研究,有效應對市場對于高檔鎖具的需求。電子智能鎖作為智能家居起步較早的產品,大大小小的廠商都想在這一市場分一杯羹。如今,蘋果、三星和谷歌都在關注這一市場,并推出了相關產品和計劃。上市公司中,廣田股份今年6月通過認購上海友迪斯數字識別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新發行股份,正在布局智能鎖領域。
在互聯網時代,智能家居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而智能鎖具又是智能家居的入門級產品,消費者不一定要安裝全套的智能家居系統,但安裝智能鎖確保安全和便利還是很有必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完善,“新一代”智能家居產品如果能在這個市場中占到先機,對企業、對行業,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行業標準完善助力智能家居產品普及
盡管智能鎖這一新興產品發展得如火如荼,也受到了廠商和消費者的追捧,但智能鎖市場仍不夠標準化、規范化,還存在著如品類雜亂、設計落后、價格虛高、貨不對版等問題。而消費者對于智能門鎖這一新事物也存在不少誤區,諸如簡單的認為生物識別的指紋鎖、虹膜、臉譜識別等智能鎖更能防盜;認為智能鎖功能越多安全系數就越高等,人們往往重點關注“智能”,而忽略其作為家居產品的安全性,甚至有時連廠商也不加注意。這種認知的誤區,也促使一些商家借機進行虛假宣傳,夸大功能博人眼球進而抬高售價等,擾亂了正常的消費秩序,也給智能鎖市場蒙上了陰影。為進一步規范電子防盜鎖行業的發展,提升我國電子防盜鎖產品的整體質量和檔次水平,公安部安全與警用電子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及中國五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發起了《電子防盜鎖新標準》的修訂工作。目前《電子防盜鎖新標準》已經完成初稿,正處于審核階段。
不僅“智能鎖”市場存在亂象,智能家居相關產品的信息安全風險也不容忽視。在大數據時代,用戶個人的身份信息和消費習慣都變成可以存儲、可以處理、可以深挖及可以整合利用的各種數據,這給一些高科技犯罪分子帶來可乘之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可輕視的安全隱患。
目前智能家居存在安全風險、市場亂象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業標準未能統一。標準的細化和完善必然會使智能家居市場煥發新的活力,促進智能家居市場進一步規范化,這對于整個行業及消費者來說都是一大利好。
智能 ≠可靠,安全便捷才是大眾所需
智能鎖作為新興互聯網產品的一部分,不應獨立于智能家居之外,而是應該與智能家居的發展相輔相成。目前我國智能家居仍處在模式培養、平臺建設和用戶積累的初級階段,智能家居產品如何抓住消費者的“痛點”,對廠商來講是最值得探討的問題。
對于消費者來說,選擇智能家居產品是對產品品牌的一種信任,一旦消費者選用的家居產品是假冒偽劣,不僅易對消費者信心造成打擊,更重要的是對整個企業形象乃至整個行業帶來負面影響。
智能家居產品往往以高科技、互聯網化、智能化等時尚標簽來贏得消費者的關注,但由于行業入門門檻并不高,各方企業都紛紛涉足其中,導致了智能家居市場同質化產品泛濫,價格戰、虛假宣傳、售后服務缺失等弊端紛紛出現。雖然,眾多企業的紛紛加入一定程度上為帶來了產品的爆發,但是這些產品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且會為消費者的選購帶來一定的困擾。因此,智能家居企業不應急于一口吃到大蛋糕,而需從市場需求著手,結合消費群體的實際情況,從產品研發、渠道推廣、售后服務等多方面做好功夫,以求聚攏消費者,進而才能贏得市場。
現在市面上大部分智能家居產品都或多或少忽略了用戶的需求,消費者選擇智能家居產品的標準不外乎是安全、便捷。在以互聯網思維模式為出發點的今天,用戶第一、產品極致、服務極致的理念已無可阻檔,智能家居廠商一定要從用戶角度出發,保障產品質量,滿足他們的便捷需求,才能玩轉智能家居,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克敵制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