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正在演示自己發明的自行車防盜鎖。
華興時報訊 (記者 樊玲)3年潛心研究自行車防盜鎖專利,終于成功拿到國家專利,但缺乏足夠的啟動資金。近日,銀川市發明家王建民向記者訴說了心中的苦惱。
今年35歲的王建民是銀川人。從1990年至2003年僅他一人就丟失7輛自行車,由于自行車丟失數量較多,造成的經濟損失也較大。由此,王建民萌發了要發明一把小偷撬不開的自行車車鎖的念頭。
從2000年開始,王建民利用曾在西北煤礦機械制造學校學習過金屬焊接技術,又重新拿起了筆開始設計防盜鎖的圖紙,經過對市場上銷售的機械鎖、電子鎖、磁性鎖等鎖子的研究,他發現小偷之所以容易得手的原因,就是這些鎖子都有一個剪切點。經過反復琢磨和試驗,2003年,王建民的新發明誕生了,這是一種能夠防止自行車丟失的防盜鎖。此鎖成本在5元錢左右,形狀可以是圓形、方形、蝶形等幾何形狀,它由三部分組成:鎖殼、鎖體、鎖芯,有防剪、防鉆、防撬等功能,要想打開只有用鑰匙。生產工藝簡單,便于大規模生產,可采取組裝形式。同時,他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專利,2004年5月1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授權公告,“自行車防盜鎖”被授予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根據王建民的調查發現,現有自行車車鎖的售價,如普通防盜鎖的價格一般在20—30元,高檔都在50—70元。而他所發明的防盜鎖成本只有5元,其利潤空間可想而知。
然而,要將發明轉變成產品,就必須有生產線,“從拿到專利到現在已經過去了5年時間,一直由于缺乏資金,不能投入生產。”王建民無奈地說。興建廠房和購買設備至少需要20萬元,一個打工的工人哪里能湊到這么多錢。為了證實該項目的前景,2007年王建民帶著他的專利參加了當年的寧夏青年創業大賽,并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當時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具有可操作性,但由于銀川市場上銷售的鎖子,都是從南方生產的,本地沒有生產線,因此至今他都沒有找到合作伙伴。他說,無論多難也要推廣自己的專利,希望能盡快找到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