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野雞”評選。 新華社記者 馮印澄 作
李某告訴記者,辦理帖中提到的證書只需要將企業營業執照、注冊商標和產品檢驗報告傳真過去即可,辦理一份證書需要6800元,辦理5個以上證書還可享受七折優惠,7至15個工作日即可辦妥,“特殊情況可以免費加急”。
在得知記者沒有任何質量檢測報告的情況下,李某竟然承諾可以辦理《國家權威檢測質量合格產品》證書。李某說:“沒有檢測報告可以先填寫我們的質量承諾報告,在拿到(質量監測報告)后再補交。”
更為荒唐的是,他們居然可以根據企業要求,量身訂制出各類證書。當記者提出要辦一份他們之前從沒有辦理過“中國古典家具十大品牌”時,李某欣然答應。記者注意到,2011年,這家機構就曾分別為兩家紅木家具企業頒發了兩個不同版本的“十大品牌”證書。其中,浙江省東陽市一家企業獲得《中國紅木家具十大品牌》證書,廣東省東莞市一家企業獲得《中國紅木家具行業十大品牌》。
當記者提出這樣辦理的證書會不會被有關部門查處時,李某讓記者放心,并表示,“不會查到的!要輸入公司名稱才能查”。
謊稱政府背景 實為“野雞”機構
記者調查發現,這類評選機構往往冠以“中字頭”的“協會”“中心”“委員會”“評委會”等名號,近兩年活躍在評選“一線”的就在10家以上。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這類機構往往“拉大旗作虎皮”,號稱具有政府或協會背景,有評選和認證資質,以此來欺騙企業和消費者。
當記者問中輕質保到底是什么性質的機構時,劉女士將網站上的介紹重復一遍后稱:“你問這個,肯定一兩天也說不清楚啊。”
中輕質保在其網站自稱是原輕工業部直屬司局級單位,現為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理事單位,是不以贏利為目的的法人機構,任務是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開展輕工行業為主的消費產品的質量保證、質量監督、質量服務工作。
然而,記者致電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其辦公室一位人士卻告訴記者:“他(中輕質保)早不是我們的會員單位了,他不是說讓你交錢,發給你一個假牌嗎,這個事沒經過政府部門委托,是他們自己搞的。”
這位人士還稱,中輕質保確實在他們樓下租了辦公室,不過,這個樓已經不是輕工業部的主體了,樓里很多辦公室都租給了外面。
既然明知是假,為何不管不問?“我們怎么管啊,我們是聯合會,也不是政府機構,跟我們沒關系啦。”這位人士稱。
中輕質保還稱其在國家工商總局備案注冊,不過,記者在國家工商總局網站查詢發現,中輕質保在2009年6月28日就已經辦理了變更登記業務,其原有注冊號現為“中國藍海投資有限公司”所有,國家工商總局網站已經查詢不到其登記信息。中國名牌產品培育委員會也號稱在國家工商總局登記注冊,記者同樣查詢不到其登記信息。
一位此前曾從事過類似品牌評選認證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家正規品牌認證實際上只有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國家免檢產品和中國名牌,分別由國家工商總局、商務部和國家質檢總局負責,現在都已逐步停止評選和認證,其他打著政府部門旗號進行的認證和評選都是不正規的,發的證書也都不被工商質監等部門認可。
記者調查發現,福建、深圳等地已有企業因使用中輕質保頒發的品牌證書進行宣傳而被工商部門罰款,甚至還有企業因此將中輕質保告上法庭。然而,電話中,劉女士依然向記者保證,拿他們發的證書正常做宣傳沒有問題,可以參加展會掛出來,也可以印在包裝上,還可以在他們的官網上查詢證書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