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嶺,當然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低端產品可以把價格壓到極限,高端產品也將向更極致的方向發展。
以上是很多業內人士對行業的分析和認識。那么,在處于行業分水嶺的爆發元年,行業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傳統智能鎖企業又如何在海爾、中興、聯想、海康等巨頭夾擊下,突出重圍,搶占市場先機。

智能鎖業遇分水嶺 在巨頭夾擊下的傳統企業路在何方?(圖片來源網絡)
行業趨熱 大品牌圍攏之勢為時尚早
一直以來,智能家居被各大巨頭看作是客廳經濟,因此各種智能影音、智能家電、智能燈光等等,層出不窮。但大手筆投入后,巨頭們發現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用戶并不買單。
所以在市場未成熟、消費者接受度還未達到促進行業消費升級的背景之下,各大巨頭都在尋求智能家居領域新的突破點,于是門鎖成了“重災區”,門鎖智能化也成了它們征戰的沙場。
巨頭為什么從客廳轉戰門鎖呢?其實很簡單,智能家電等智能家居產品價格虛高,變現不易,投入遠高于產出;其次,智能家居雖在短期內很難獲益,但是智能化是未來的趨勢,所以誰都不愿意放棄這一塊大蛋糕,因此將目光轉移到更為落地的智能鎖。
而目前所謂的智能家電、智能影音等智能家居產品,過于強調“智能”二字,并未切到用戶痛點。智能鎖相較于傳統的鎖具,無論從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均能給用戶帶來摸得著、看得見的使用體驗。
因此,除了現已進入智能鎖行業的海爾、中興、大華、海康威視、聯想、創維、榮事達、正泰等巨頭之外,今后還將有更多巨頭進入到智能鎖行業。
雖然進來的巨頭很多,但目前成功的卻沒有多少。海爾算是最成功的巨頭之一,憑借其U+平臺及品牌優勢,在京東、天貓等平臺獲得了不小的銷量。中興也算是一匹黑馬,首款產品在京東上以2000多萬的眾籌金額,擠進了2016智能鎖行業眾籌前十。
大華、海康、正泰等巨頭的智能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大量出貨還太早。所以,各大巨頭欲對傳統智能鎖品牌形成圍攏之勢還為時過早。
行業分水嶺 該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隨著各大巨頭的加入,行業也將日趨成熟,競爭也將進一步激烈。所以,許多低端企業為了“活下去”,只有不斷壓縮成本,打價格戰成了?許多企業無奈的選擇。因此,在各大展會上,不少智能鎖企業以低價吸引代理商和門企。有的價格甚至低至299元。
而在某寶上,三四百、七八的智能鎖比比皆是。記得去年筆者在深圳某企業采訪時得知該企業的智能鎖出廠價只有500多一點,筆者不禁問:“這么低的出廠價,還有利潤嗎?”該企業負責人表示:“薄利多銷吧,一把能掙幾十塊前。”
低端產品無論在那個年代都有需求,而高端產品同樣也有市場。很多代理商曾多次向筆者反應:凱迪仕、VOC、豪力士、羅曼斯等品牌智能鎖出廠價普遍偏高,均在1200以上,極少有出廠價在1000以下的智能鎖。但貴肯定有貴的道理,這些品牌出廠價是高,但消費者對其品質、穩定性、服務等還是比較認可的。
在中高端領域,羅曼斯也算是一匹“黑馬”,憑借“全自動智能鎖”及炫酷、時尚的外觀,兩年間紅遍大江南北。上個月,云丁科技剛發布的全新家用智能鎖品牌,以“嵌入華為mate9同款指紋芯片”“人工智能”等黑科技全新亮相,也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雖然這些在業內人士看來,不算什么,但是對于用戶來說,只看誰家的宣傳做得好。
所以,在這分水嶺之上,低端可以做得更便宜,而高端可以進一步向極致化方向發展。因此,在風口之上到底該向左走,還是向又走,將決定企業的命運和未來。
各大巨頭夾擊下 傳統企業路在何方
市場很大、未來已來。海爾、中興、大華、海康威視、聯想、創維、榮事達、正泰等巨頭的夾擊之下,在這一分水嶺之上,未來的企業只有三種:一種是以品質制勝、整合行業資源的高端品牌企業;另一種是以低價為競爭優勢、薄利多銷的低端品牌;第三種是沒有品牌,只做代工的企業。
以品質制勝、整合行業資源的高端品牌企業還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蘋果式的智能鎖企業,自己沒有生產線,但卻可以整合全球資源,自己做好創新、研發和市場即可;另一種是華為、三星式的智能鎖企業,這種企業不僅具有強大的研發能力,還有強大的生產能力。
目前智能鎖還處于培育期,未來的市場還將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是可以確定是,市場容量很大,機會也很多。但是選擇很重要,如果選擇做品牌企業,做好了有可能就是未來智能鎖界的蘋果、三星和華為;如果選擇做低端品牌,有可能將成為下一個天語和波導;如果選擇做代工企業,把生產線做好了,把品質把控好了,或許就是智能鎖行業的富士康。
筆者認為,選擇做品牌企業是一條最佳的道路,但必須把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放在首位。但創新不能是無用的創新,也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必須從用戶需求出發。
敢問路在何方,路就在自己的腳下。看你怎么選擇,如果你的目標是智能鎖界的蘋果、三星或是華為,那就去把研發做好、把產品做好、把品牌做好,以做好的產品回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