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幾年前火遍華夏大地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嗎?相信小伙伴們對于劇中那個有顏有實力的女神千頌伊以及她家的智能門鎖一定印象深刻,不僅可以省去拎著大包小包回家還要翻包找鑰匙、丟了鑰匙找保安、沒有保安找鎖匠等一攬子麻煩事兒,而且帶有智能報警系統,外觀也是科技感十足,大大提升了居住品質。不過市場監管總局剛剛發布的一則質量安全消費警示卻提醒著我們:智能鎖雖然科技范兒十足,但同樣安全隱患也不少。有道是:“智能門鎖可能不智能,購買需謹慎。”
智能門鎖的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家庭財產和人身安全。10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在官網發布了“關于智能門鎖質量安全消費警示”。該消費警示指出,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的智能門鎖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結果發現智能門鎖產品在遠程開鎖和人臉識別方面風險較高,在感應卡識別開鎖方面隱患較多,另外在密碼邏輯安全、抗電磁干擾、指紋識別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也存在隱患。
為保護消費者家庭財產安全和人身安全,市場監管總局給廣大消費者選購和使用智能門鎖產品提供了盡量不使用或關閉人臉識別功能和遠程開鎖功能;選購具有輸入錯誤報警和防破壞報警功能的智能門鎖,當連續多次實施錯誤操作或防護面板遭受外力破壞時,智能門鎖應有相應報警信號提示;在使用信息識別卡開鎖功能的智能門鎖時,應在日常使用中妥善保管好信息識別卡,防止被非法讀取和復制;在使用數字密碼開鎖功能時,建議用戶設置6位以上的數字密碼,勿使用連續數字或相同數字的密碼;建議啟用組合驗證的開鎖方式,如使用密碼+指紋、密碼+信息識別卡等雙重身份驗證等9個方面的注意事項,可謂是“用心良苦”,也為智能門鎖的質量安全“操碎了心”,一方面我們希望廣大消費者認真閱讀這些注意事項并正確選擇購買智能門鎖,不要讓市場監管部門“用心良苦卻成空”;另一方面也提醒著近些年方興未艾的智能門鎖乃至智能家居產業,發展一定要先“鎖”住質量安全,否則很難打開市場的“大門”。
智能門鎖是電子門鎖在交互和聯網上的功能升級,并且在內部實現多維度數字化處理和加工,具有與外界的信息采集和人機交互功能,具備生物與識別認證、聯網云端管理性能之一的就是智能門鎖。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智能門鎖產業既有上游的芯片、通信芯片、指紋識別等廠商,也有中游的智能門鎖企業,還有下游的服務運營、公寓酒店合作伙伴等。智能門鎖涵蓋從核心技術的處理器、無線傳輸、指紋傳感器等,到電子鎖、家居企業、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玻璃門鎖、國外品牌、其他跨界進入的智能門鎖企業以及云平臺廠商等,智能門鎖技術不僅包括傳統五金件鎖體,還有傳感器、芯片等。由此可見,智能門鎖產業規模和發展潛力都很巨大,也對其產品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國智能門鎖產業從2001年到2013年先后經歷了儲備期、初步發展期、技術積累期,自2014年起,中國智能門鎖開始逐漸走向行業井噴期。多家機構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智能門鎖銷量于2017年已達到800萬套,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3200萬套。我國智能門鎖產業共計有生產企業1300多家,近2800個品牌。其中,智能門鎖全行業排名前20位的企業約占據整個行業產、銷量的六成左右,且有一定的技術、生產等方面的積累,其他企業平均每個品牌產能不足1萬套,有近一半左右是貼牌生產,大部分的企業為純組裝型企業。此外,隨著行業的不斷成熟和市場的持續升溫,有許多跨產業的巨頭企業也開始布局智能鎖行業,比如華為、海爾、聯想、錘子等。
雖然我國智能門鎖的市場已經接近千萬,但實際上普及率并不高,根據統計,截至2017年,我國智能門鎖的市場滲透率只有3%,這就意味著有97%的家庭都存在著從機械鎖更新為智能鎖的需求,未來市場空間巨大,要知道千頌伊所在的韓國的智能鎖普及率已接近80%,日本的普及率也超過了70%,還有美國、英國、法國等歐美發達國家,50%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了智能鎖。業內預測隨著智能門鎖的不斷普及,市場滲透率也將會不斷提高,預計到2020年其滲透率將達到20%。
作為一款有著廣闊市場前景和巨大需求的朝陽產業,如果沒有質量安全作為發展的根基,無論對于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還是市場消費信心的提升,無疑都缺乏一把最好的“鑰匙”,盡管智能門鎖還處于方興未艾的發展階段,但從此次市場監管總局的質量安全消費警示中不難看出,智能門鎖要想達到發展的預期并有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必須從技術、標準、質量等層面去“開鎖”,用質量安全“鎖”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