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以下簡稱記):您在香港五金商業總會成立75周年紀念會刊序辭上曾說:“內地市場龐大,業界前景樂觀。”站在一個企業家的立場,您認為內地孕育的商機將對全國五金行業的發展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丁兆君(以下簡稱丁):就我們五金行業而言,全國各地商機可以用大得嚇人來形容。目前,全國五金行業蓬勃發展,帶動了科技和工業制品原材料的需求,使中國成為當前全球五金消耗量最高的國家之一,內地的各大型專業五金市場百花齊放的景象就是最好的證明。
有商機也意味著挑戰的加劇,五金行業是投資多回報少的一行,但盡管這樣,內地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優勢,可以利用我們香港的國際視野基礎,有效地更快捷、更準確地向國外市場推廣。只要我們善于抓住機遇,揚長避短,對我們香港企業來說是有一定幫助的。
記:誠如您所說的“國內經濟騰飛,百業興旺”,現在很多香港廠商都積極致力于開拓國內市場,對此您有什么具體的看法和建議?您認為開拓國內市場最大的阻力是什么?
丁:在開拓國內市場時,我個人的意見是,有潛質的、有發展的兩地企業可以合作或者合資,在產品的品質上下工夫,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在開拓國內市場方面最使我們卻步的是國家稅收,最重要的一點是增值稅的增收,征收增值稅可以避免漏稅,但退稅的繁雜手續及時間的拖延,給投資者帶來不便,如果能夠實行統一的銷售稅,完善各種服務手續,這些問題都應該會得到妥善的解決。
記: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相信香港與內地的貿易不只為了獲取利潤。您認為兩地五金商會如何加強合作,在促進五金產業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丁:近幾年來,在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帶動下,香港和內地的五金產業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新形勢和新機遇面前,兩地商會除了促進溝通了解之外,還應該聯手合作。
我們認為,商會本身更多體現的是交流平臺,是開闊視野、溝通理念、傳遞經驗、交匯信息的場所。兩地商會在這方面應該有著更多的共同和互補之處,在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更深層次地進行交流,在促進兩地五金產業的共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方面起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