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五金企業應從QQ與360之爭中反思一二,多些理性思考。畢竟在市場激流中,企業間若沒有正確的市場競爭,一味搶市場、搶資源、搶技術、搶人脈,就會暴露諸多問題。
啃同情,能否行的通?
危機公關需謹慎
危機公關具體是指企業為避免或者減輕危機所帶來的嚴重損害和威脅,從而有組織,有計劃地學習、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應對策略。
經常關注360與QQ動向的用戶,估計一眼便知這兩家互聯網大佬的危機公關中甩出的“同情”牌。從11月3日開始,騰訊和360相繼分別發布了《致廣大QQ用戶的一封信》、《騰訊要挾用戶卸載360360將保證和QQ同時正常使用》后,騰訊向用戶致歉,表示不兼容360已是最低的抗爭方式;360則堅稱無辜,二者紛紛用受傷者的心態企圖博取消費者的同情。
不論事情的背后究竟誰對誰錯,單從聲明來看,并未觸動大家的“菩薩心腸”。網民關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在事情的真相還未大白前,網民們都還保持圍觀的態度,只是希望不要波及自己對兩種工具的正常使用。
其實危機因素一直暗淺于企業經營當中,倘若危機真的來臨?五金企業萬不可學騰訊、奇虎的危機公關,即算遭遇信譽危機、不公平競爭等,也要宰相肚里能撐船,將企業利益擱置一邊,第一時間關注消費者的權益。因為消費者才是上帝,才是企業的衣食父母。
適當的時候,可以借鑒美的處理“自殺鍋”事件的部分方式。記得今年5月份初美的曾遭遇紫砂煲“質量門”,在事件曝光后的第一時間內,美的方面承認“天然紫砂內膽”系不實宣傳,并撤銷電燉鍋分公司總經理職務,對涉及不當宣傳的產品,立即停止生產和銷售,立即收回和改正所有不當宣傳品,設立消費者咨詢熱線,設立退貨點,接受消費者的退貨。
選擇正確的危機公關可以挽救企業的聲譽。五金行業普遍存在的就是質量危機,處理稍有不慎即可影響到五金企業的生存與否。問題一經發生,勇于承擔責任,及時顧及消費者權益,才能還企業一個“晴天”。
唇舌戰,不敗也傷!
品牌競爭不能背離道義
品牌競爭的成敗是企業成敗的關鍵,這是任何行業的通則。只是,如果非要采用打擊對手的方式來進行競爭的話,其結果恐怕會出現兩敗俱傷的局面,甚至會傷害到消費者的權益。一種良性的競爭、有規則和道義的競爭,是非常迫切需要建立起的。
以五金行業業為例。我國的五金企業眾多,單永康地區的五金企業就有數百家之多,全國則有近萬個品牌展開角逐,無論是一二線市場,還是縣市、鄉鎮,都存在或大或小的五金企業,相互間的角逐自然十分激烈,但上升到騰訊、360這種競爭程度的并沒有出現。
在品牌時代下,目前主要在于提升自身的產品實力和品牌營銷能力,比如張小泉、杰杰工具、史丹利、長城精工、杭州巨星等企業,競爭的同時,著力點更多地聚焦于自身實力的增強,比如產品競爭方面,張小泉今年推出了“良鋼新作”系列新品,史丹利創作出了極富現代主義精神的全新產品AvantiCollection,大家以過硬的品質、優美的外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而贏得喜愛,形成了多強角力的格局。
近年來,五金企業更是注重品牌文化的宣揚,讓把冰冷的產品融入人們豐富多彩的精神感官中。五金業消費者更加趨重時尚觀念,在選用某一品牌上,不再局限于滿足產品物質使用的需求,更希望藉此體現自己的價值觀、身份、品味、情趣等。故此,許多企業更是在產品設計和形象店面上狠下功夫,在如何保持品牌經久不衰的問題上,同行之間互相切磋,取經者居多。
品牌競爭,需要的是一種良性競爭,行業發展,需要的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喜人趨勢,如果越來越多的行業陷入騰訊、360式的惡性競爭,其影響勢必不利于行業的發展。如此悖逆發展之道,實在是有傷和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