玥瑪鎖發明人李善德
跟電視劇《外來妹》描述的背景一樣,22年前,他從廣西貴港一個小鎮來到中山打工,成為一名不折不扣的“打工仔”。就連他自己也不會想到,22年間他經歷那么多曲折的故事,最終成為中國鎖業的一名巨頭。他就是中山小欖玥瑪鎖的發明人李善德,憑借著自己不斷的學習鉆研,他從一個初中都沒有畢業的“打工仔”成為擁有多項專利的發明人,從一個遭競爭對手陷害陷入破產絕境的創業者再到中國鎖業的巨頭。李善德的創業故事可以說是一代打工族的成功范本。
上晚班從老師傅處“偷師”
李善德的老家在廣西貴港的農村,1990年,他跟隨著大哥到了中山,那一年他17歲。
李善德雖然只上過一個學期的初中,但他的手上有多項關于鎖的專利,他說,這些都是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最開始的技術基礎來自夜班的工作。
李善德說,上夜班最大的麻煩就是機器出問題沒人修。維修師傅一般不會值夜班,所以一有問題,就只能跑到宿舍把維修師傅叫醒。“很多時候他們都在后面指揮,讓我自己動手去搞”,李善德表示,就這樣一來一回,他居然把車間的機器原理都搞懂了。后來幾經輾轉,李善德也換過多次崗位,但他鉆研好學的習慣一直沒變。就這樣,李善德就把所有的車床技術給學到了手,這也為他后來擁有自己的發明打下了基礎。
遭遇被盜竟走上了造鎖之路
真正讓李善德走上鎖具之路的事件其實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李善德回憶說,當時在古鎮那家國營鎖廠打工時,宿舍的門鎖幾次被撬,他和工友的財物屢次被盜。幾次被盜事件中,這讓他萌發了研究鎖具的念頭。之后,李善德一有時間便去琢磨怎么才能做一把好鎖。這期間李善德雖然造出來不少鎖,但離心中理想的防盜鎖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在離開國營鎖廠后,李善德開了一間五金廠經營,李善德不斷研發新鎖具,直到2003年,他憑借自己多年累積的經驗,終于研究出來一把擁有國家專利的“空轉”鎖,憑借著這把“空轉”鎖,李善德終于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遭陷害公司破產
有了過硬的產品之外,還要有好的營銷手法。“當時一家鎖廠就提出了只要能打開他們生產的鎖就獎十萬的廣告,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李善德也用了同樣的手法,在全國打響了名堂。
可在2006年,李善德擺下同樣的擂臺,可是沒想到一名當地的鎖匠一上臺便將鎖給就打開,于是現場的一些觀眾開始起哄,造成一片混亂。此事經報道后,讓李善德遇到前所未有的麻煩,他不得不注銷了公司,宣告公司破產。2010年,當年參與擂臺事件的兩名鎖匠出現在李善德的辦公室門前,向李善德全盤托出了當年競爭對手“設計”陷害他的經過。
“經濟危機”拯救鎖廠
當很多企業在2008年的那場經濟危機中倒下時,這場危機卻救了李善德。2006年李善德經營的公司破產,卻剩下了大量原材料。在2008年經濟危機時,當他重整旗鼓時,原材料大漲。其他鎖廠不堪經濟壓力,紛紛提價,而李善德新注冊的公司開工后,仍然能夠低價出售鎖具,為他再次贏得了市場占有率。經過幾年艱辛,李善德帶著企業終于了走出了低谷,不僅成為了小欖企業的明星,也成為中國鎖業的一個新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