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歲的黃永強素有京城“鎖王”之稱。
他并非鎖匠出身,但他在開鎖這個行當里已經干了30年。這30年中,黃永強的足跡遍布中國,帶出徒弟4000多人,已成為中國開鎖業響當當的領軍人物。從普通門鎖、防盜門鎖、保險柜鎖、ATM機鎖、銀行金柜鎖再到各種汽車的門鎖、發動機鎖,世界上現有的3000多種品牌的鎖具他都能打開。他更有一手“暗配鑰匙”的絕活:不用拆鎖,僅通過看鎖孔、撥彈子、感覺深淺,就能在幾分鐘之內做出一把鑰匙來。
“在大街上見到我別管我叫爸!”
30多年前,當時還是個半大小子的黃永強,在遼寧鞍山老家的一家醫院里做修車工。因為黃永強心細手巧,所以一到午休時間,醫院里頭總有醫生、護士找黃永強修個拉鎖、配個鑰匙啥的。
沒人教授黃永強怎么配鑰匙。在黃永強的記憶里,那個年代,在他們那個地方,會配鑰匙、會開鎖的師傅并不多見。那時候,黃永強什么工具也沒有,全靠自己琢磨。他照著人家拿來的鑰匙,在鐵板上剪出鑰匙坯子的形狀,然后再拿銼一點點銼出鑰匙上面的溝壑。
然而,就是這門“手藝”,為黃永強鎖匠的人生打下了基礎。
1981年,不安現狀的黃永強下定決心從單位辦理了停薪留職,之后他就推個小車在當地的一個小市場里支起了攤子,專門給人配鑰匙,還捎帶著修理一些零七八碎的東西。
80年代初的那種環境下,個體戶還沒有發展起來。“下海”被認為是只有找不到正經工作的社會盲流和刑滿釋放的人員才會干的事。從干部家庭走出來的黃永強,更是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老父親甚至對他放出話:“在大街上見到我別管我叫爸!我丟不起這個人!”
但黃永強毅然決然地推著小車干起了“事業”。
兒子錢掙多了,母親反而不放心了
那個時候買東西得憑“購物本”。黃永強拿著個體“購物本”從沈陽買來鑰匙坯子,仍然靠手工銼給人配鑰匙。
那時候鑰匙坯子1分5到2分5一個,配出來的鑰匙一把可以賣到一毛錢到兩毛錢。黃永強心知自己的買賣全憑手藝掙錢,于是對那些歲數大的、家境不好的顧客,他都不收錢,圖的就是練手藝。
就這樣,黃永強每天起早貪黑,生意還挺紅火。修修補補,零打碎敲算下來,第一個月黃永強就掙了800元;第二個月掙了1500元;到了第三個月掙了3000多;從第四個月開始,他每個月的收入就沒有低于5000元的時候。
那個年代,黃永強的母親還是正科級干部,一個月工資也就100多塊錢,而黃永強幾個月下來就成了“萬元戶”。兒子錢掙多了,黃永強的母親反而不放心了。為此,老人家堅持給黃永強送了幾個月的飯,經常站在很遠的地方看著他,生怕他干了什么違法亂紀的事。
直到今天,母親已經去世多年,黃永強卻還能時常想起母親,仿佛她還在遠處看著自己。
“作為一個鎖匠不會開鎖太丟人了。”
干了一年多,黃永強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規律,愛丟鑰匙的人他總丟鑰匙。時間長了,有些人就成了老顧客。
1982年,那時候的黃永強還不會給人開鎖。一天,常來找黃永強配鑰匙的一家單位的財務又來找黃永強,說是把鑰匙鎖在保險柜里了,這回是求他去開鎖。
黃永強當時一聽腦袋就大了,那個年代,他連保險柜里頭長什么樣都沒見過。他說自己不會開鎖,但對方一再求他幫忙,還說甭管怎么弄,只要打開就行。于是,黃永強借了個電鉆就去了,弄了很長時間,總算把門鉆開了。
事后,黃永強聽到辦公室里人的議論:“哼,這算什么開鎖!就這樣我也會。”隨口的一句話卻深深刺痛了黃永強的自尊心。“作為一個鎖匠不會開鎖太丟人了。”這件事后,黃永強下決心要學習開鎖。
“我跟你說句實話,我不會開保險柜”
然而拜師學藝并不容易。當時在鞍山有個很有名的鎖匠姓付,專給人開保險柜。黃永強下定決心要向他拜師學藝。
那些日子,黃永強天天請付師傅吃飯。因付師傅身患小兒麻痹,一有人來請他開鎖,黃永強就背著他去,但每次開到關鍵的時候,黃永強都會被師傅支走,總也看不到重點。就這樣,黃永強仍然堅持了3個多月。
一天,付師傅主動請黃永強吃飯,席間說了真話。“這幾個月,你花的心思我都看在眼里。我跟你說句實話,我不會開保險柜。”原來付師傅是從保險柜廠出來的,廠子里賣保險柜都留客戶檔案,檔案里就有一把鑰匙,還有保險柜的密碼。付師傅對黃永強說,以后有人要開保險柜,你就來找我,咱們按規矩分成。
第一次拜師學藝,卻以這樣的結果告終,還耽誤了幾個月的時間,黃永強自己都覺得自己有點缺心眼。但固執的他并沒有因此放棄學藝之路。
3000多種品牌鎖具都能打開
為了學手藝,黃永強走出了鞍山。
俗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干手藝活的,輕易不把看家的本事傳給外人。為了學習本領,黃永強搜集了許多精美、稀少的鑰匙坯子,作為求學的交換。他最先走遍了東三省,在學到了一些本領后,黃永強又用這些本領作為交換的條件,繼續到其他省市跟不同的鎖匠交換技術。
為了將人家的看家本事學到手,后來黃永強索性弄了個進口的密碼箱。這個密碼箱對鎖匠來說是個挑戰,有的鎖匠半天也不見得能開,但黃永強1分鐘就能將箱子打開。
之后的幾年,黃永強就提著這個密碼箱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每到一個城市就請人吃飯,經常用自己的10個技術換來別人的1個技術。
從花半年時間打開一把破鎖都能興奮得睡不著覺,到后來3000多種品牌鎖具都能打開,幾年的努力,黃永強體會到了質的飛躍。
就這樣,黃永強邊學邊干,邊帶徒弟。每碰到新的問題,黃永強就記錄下來,然后又進行新一輪的探索學習。
“在國外,鎖匠被譽為可以信賴的人”
1999年,黃永強憑著一身絕技到北京闖市場,創下了北京最大規模的鎖王開鎖公司。如今,國家《鎖具修理工》的職業標準就是由黃永強牽頭制定的,他還捐資成立了中國保安協會鎖具修理工分會。他更擁有28項防盜鎖具和開鎖工具專利,產品遠銷世界。
如今,他和當了消防戰士的兒子黃祿通,又為公安消防系統研制出了一套快速開鎖工具。有了這套工具,再難開的防盜門鎖幾秒鐘就能打開,不僅省時,而且大大降低了消防救援時對住戶門鎖的破壞。但這種鎖具將來不會流向市場。
“在國外,鎖匠被譽為可以信賴的人。在歐洲每500個人中就有一個鎖匠,而在中國當下,10萬個人中也就出來一個鎖匠,比例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這些年,黃永強游歷的地方多了,他越來越發現,中國的鎖匠行業欠缺統一、完善的考核培訓及管理備案制度,在鎖匠的培養和管理上,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這也是中國開鎖行業混亂,鎖匠素質參差不齊的一個主要原因。到目前為止,黃永強帶出來的徒弟全國已有4000余人,僅北京就有350人之多。他教授徒弟什么叫職業道德,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他想用自己的努力扭轉社會對鎖匠的認知。
“中國人為什么愛丟自行車?其實都是因為老百姓不懂鎖”
如今,黃永強已經不再局限于當年賺錢的目的,除了繼續鉆研鎖具和培養徒弟之外,他更迫切地想讓老百姓了解使用安全鎖的重要。他認為這是一個鎖匠的社會責任。
干了這些年,黃永強見過的假冒偽劣門鎖太多了。
幾年前,在北京的一個新小區,老黃曾經碰到過這樣一件荒唐事。一位醉酒的男業主回家走錯了樓層,由于戶門都是一樣的,男業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竟用自家鑰匙打開了樓下鄰居的房門。屋里的女業主以為進來了小偷,不明所以的兩人為此發生了撕扯。鄰居被驚動叫來了警察。大家找到原因后,這名男業主拿著自家的鑰匙,從一樓一通開到了頂層,結果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溜房門。
“就這樣的門鎖,小偷有了合適的工具幾秒鐘就能捅開。由于裝了偽劣的門殘次的鎖,溜門撬鎖盜竊犯罪才會高發,甚至有些演變成了命案。”黃永強說,他有時候真想讓那些做門的廠家去看看兇案的現場。
為了提高居民用鎖的意識,黃永強主動帶著徒弟走進社區開辦咨詢講座。為了不讓人們以為他是推銷的,黃永強干脆不帶任何鎖具,他只告訴大家什么樣的鎖安全。
“中國人為什么愛丟自行車?其實都是因為老百姓不懂鎖。如果車上換把好鎖,你永遠不會丟車。同樣家里換把好鎖,你請小偷來,小偷都不來。”老黃用自己的經驗告訴記者,其實一把好鎖完全能夠避免溜門撬鎖犯罪帶來的傷害。
老黃絕招 看鎖痕協助破案
在外人眼中,或多或少總愛把鎖匠和“賊”扯上點關系。這完全是因為鎖匠的職業太特殊太敏感。開鎖越容易,讓人越驚心。
但實際上,每個開鎖的人都會留下痕跡。這也是職業鎖匠很少犯險去溜門撬鎖的原因之一。
30年的開鎖經驗,已讓“鎖王”黃永強練就了一副火眼金睛。
如今走在馬路上,黃永強只要掃一眼路邊私家車后備箱上的鎖眼,哪輛車曾經被人撬過,他馬上就能給你說出來。
所以這幾年,黃永強充分利用自己的這一“特長”,配合公安機關抓獲了不少嫌犯。
好幾次北京發生溜門撬鎖引發的命案后,警方拿著拆下的鎖芯,都請黃永強過去鑒別鎖痕。黃永強根據鎖芯上的劃痕,能準確地說出小偷開鎖的手法,用的什么工具,誰家出的工具,甚至哪年產的工具,給警方破案提供了重要線索。
今年6月20日,廣安門內大街菜百附近一首飾門店被人將柜臺砸碎后,搶走了部分黃金飾品。案發后,警方找到了嫌疑人逃跑時遺棄的一輛摩托車。之后,警方叫黃永強去看看摩托車鎖是否有被撬過的痕跡。黃永強看后表示:“這鎖從沒被人撬過,八成是自用的。”當天晚上,警方就抓住了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