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改進管理機制
談到企業的發展歷史,林錫明很淡然,“除了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到一些影響,基本上沒遇到過什么挫折。”
在20多年市場經濟的摸爬滾打中,對于一個意志堅強、勤奮刻苦、有卓越應變能力的人來說,困難被一一克服后,便沒有什么事情能夠算得上挫折了,中南五金所呈現給人們的,只是一項項榮譽與業績交織的光環:先后連續榮獲十一年3A企業資信等級、溫州市五金行業優秀企業、鹿城區重點企業、溫州市3A納稅信譽企業、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四屆理事單位、溫州市五金商會副會長單位。
然而讓一個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默默無聞到成功占領國際市場,該如何操控每一次管理體制的升級,如何化解多變的市場所帶來的各種矛盾?盡管林錫明表示發展一直比較順利,但是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他和他的企業一路走來的辛苦。
從一個“家族企業”過渡到“現代企業”,要經歷多次陣痛,首當其沖的是管理體制的變革和重組。中南五金辦廠之初,實行的是股份合作制的產權結構和管理模式。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原有的管理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2001年,林錫明審時度勢,及時建立了“公司制”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了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大了資本運作力度,目前中南五金正在向集團管理體制過渡。
林錫明堅信,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公司產品除了一直遵照質量管理體系之外,還采取了四大舉措:一是在原材料上嚴格把關,堅持用料上乘,寧缺毋濫,保證了產品的加工質量;二是重視人才的培養,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定期進行技術培訓,設立有效的考核制度;三是嚴格按照產品標準生產,對各工序規定技術標準測試、驗收、施行有人問責制,對每份產品訂單生產,跟蹤抽查;四是重視與拋光、電鍍等單位的橫向交流與合作,并將這種合作延伸到用戶和供應商環節,將事故解決在萌芽狀態。
創新是中南五金永葆生機的不竭動力。公司每年投入巨額資金,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不斷采用新材料,研發新技術,比如:研發多種含鋅、銅、鐵、鋼、鋁等原料的不同規格型號、花色品種眾多的五金產品;公司前后將十多臺鑄機改造維修,以提升設備的能效和使用率;制定產品技術標準,量化技術指標;將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進行重新設計并改造,以具有裝飾性、環保性、藝術性的產品作為技術革新目標等等。
在采訪過程中,林錫明一再強調他與中國五金制品協會以及溫州五金商會的密切關系,強調他與社會和行業緊密溝通的強烈愿望。同時筆者發現,在他的名片上,印在最上端顯要位置的不是溫州市中南五金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職務,而是溫州市五金商會常務副會長。作為一個繁忙的民營企業家,林錫明已經將社會責任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他在管理公司的同時,希望將更多的能量投入到驅動地方經濟的潮流中,這或許是一個民營企業家在成長過程中的蛻變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