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文化:寧波商幫文化驅動
與中國其他地區五金行業的發展相比較,寧波五金的起步應該說相對晚一些。發展至今,寧波已成為中國五金行業產業基地之一,后來者居上,如此迅速的發展,僅僅源于寧波各五金企業純熟的運作模式、合理的品牌戰略、精準的市場營銷策略?我們說按照正確的發展思路去發展,可以創造一個輝煌的企業,但是要想創造一個區域經濟的繁榮發展,僅僅依靠這點是不夠的,區域經濟的形成及發展更需要一種本源因素。寧波五金繁榮的背后,同樣有一種深層次的寧波商幫文化內涵,也正是在這種文化內涵促成了寧波五金產業經濟在全國五金行業中的地位,為此,我們有必要解讀寧波商幫。
寧波商幫起源于明清時期,至今活躍在全世界64個國家和地區,享譽海內外。解讀寧波商幫的文化內涵,這就離不開對明清時期浙東學派“經世致用”思想的探究。
“經世致用”起源于明末清初時期,以顧炎武、黃宗羲等為代表人物。出生于浙江余姚縣的黃宗羲,在總結明亡教訓的基礎上,深感明季學風的空疏不實,提倡經世致用,所謂經世即經國濟世,強調要有遠大理想抱負,志存高遠,胸懷天下,側重“形而上”;致用即學用結合,強調要理論聯系實際,腳踏實地,注重實效,側重“形而下”;總體而言即強調‘務當世之務、康濟時艱;勇于任事;致力于創新、獨立思考;注重調查研究、實事求是'。自此,我們便可以理解寧波商幫之所以存在以及久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應該說,正是‘經世致用'這種文化精髓的根植,讓寧波商人活躍于全世界各個行業。
講到中國五金行業,我們不得不提到寧波商幫的先驅與領袖:葉澄衷(公元1840—1899年)。出生于寧波鎮海莊市、世代務農、家境貧寒的葉澄衷,22歲時便在上海開設“順記五金洋雜貨店”,以經營船舶五金和火油為主,經短短幾年的發展,便在全國各地設立分號38家,聯號200多家。如果說葉澄衷的發跡始于他的誠信,那么艱辛創業之所以成大器,則是源于葉氏的開放創新。在五金行業獲得成功之后,葉氏接連創立了地皮業、巢絲廠、火柴廠、小火輪、中國通商銀行等,這在當時都是國內領先,正是葉氏的“勇于創新”,促使其事業的興旺發達。
所謂“前有古人,后有來者”,從他們的身上,我們便可以領悟時至今日,寧波五金之所以可以“木秀于林”以及“青出于藍”的根本所在。
自長城品牌創立以來,朱文江便將其當作一個標桿來運營,從商業運作角度上,長城堅持如此,從企業道德角度上,長城更是堅守此根本原則,真正做到了‘務當世之務,康濟時艱';經濟危機下,得力的‘大手筆'以及‘獨特運作模式'不是莽漢的幼稚,而是對市場深度把握之后的運籌帷幄,確確實實的響應了‘致力于創新';宏迪的低調處事奉行著‘志存高遠'以及‘腳踏實地';杰杰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堅守‘實事求是'的必然美好產物;金馬、瑞德、建業等企業的茁壯成長正是“經世致用”思想內涵的最佳詮釋。
可以說,“經世致用”思想已經成為寧波人經濟和文化建設思想上的靈魂,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寧波商幫”不僅為寧波經濟建設做出了不菲的貢獻,通過投資興辦學校、捐助等各種方式,他們也為寧波的教育以及慈善事業的發展助了一臂之力。這些順應時代、膽識獨具、深諳商賈之道的寧波商人,在中國五金行業史上書寫個人傳奇的同時,他們將為寧波商幫的存在與興盛添加更加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