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絎縫、掛鎖三大產業是浦江工業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這三大傳統支柱產業發展面臨嚴峻考驗。當前,經濟開始復蘇,曾經輝煌的浦江水晶、絎縫、掛鎖等傳統產業能否重現輝煌,傳統產業如何轉型升級?浦江縣委、縣政府提前謀劃,多措并舉,在促進三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去年12月22日,浦江縣三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規劃征求意見稿出爐。當天,在三大傳統產業調研成果匯報會上,浦江縣委書記張偉亞強調,要充分利用調研成果,著重抓好落實,積極引導三大傳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推動浦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浦江縣經濟貿易局局長洪建偉告訴記者,為了促進三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浦江縣專門成立了由縣人大、政協領導張劍文、賈榮慶、王羅洲分別擔任主任的浦江縣水晶玻璃產業、絎縫產業、掛鎖產業提升咨詢委員會。三個咨詢委員會從去年4月開始深入調研,對全縣三大產業的生產銷售企業、個體加工戶進行了分門別類的普查,拿到了第一手詳盡的數據,并多次聽取各方意見建議,歷時半年多形成了三大產業提升發展規劃初步方案。
水晶行業:規范管理,重拳治污
現狀:浦江是“中國水晶玻璃之都”,以同類產品市場銷量最大、品種最多而聞名全國。據統計,浦江水晶玻璃行業共有企業17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8家;個體加工戶12867戶,遍及全縣15個鄉鎮(街道)的271個村;行業從業人員達52115人。年工業總產值28億多元,占全縣總產值的9.24%;上繳稅收3300多萬元,占全縣稅收總額的3.4%;出口交貨值9億多元,占行業銷售產值的33%。水晶行業產品已有燈飾掛件、燈具、工藝品、飾品、日用品、建筑裝潢材料、鉆類及其他物品裝飾等七大系列上千種,主要出口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前景:國內外對水晶玻璃產品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加,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國際市場水晶玻璃產品年消費需求量在200億美元以上,且呈逐步擴大趨勢。
問題:水晶產業層次偏低,工藝技術落后,無序競爭嚴重,安全隱患較多,市場建設滯后,環境污染嚴重,廢水、固廢、噪音、廢氣、粉塵等都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活環境和身心健康。
對策:轉型升級規劃提出:一要規范管理,對行內企業、個體加工戶實行工商注冊登記、稅務登記和稅收征管,為水晶玻璃產業實現提升打下基礎;二是相對集聚,為解決水晶玻璃產業環境污染、“三合一”、規范管理等問題創造條件;三是治理環境污染,廢水治理推行冷卻水循環利用技術,實現零排放,粉末污染治理進行統一收集,實行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四是推進技術進步,加快先進設備的研制、先進工藝的推廣、新產品的開發和知識產權的保護等;五是加快市場建設步伐,建設一個規模較大、功能齊全、管理規范的水晶玻璃專業市場。同時,繼續辦好水晶博覽會,進一步提高浦江水晶玻璃產業的知名度,促進水晶玻璃產業發展。
絎縫產業:建設中國絎縫家紡城
現狀:經過30多年發展,浦江絎縫家紡產業形成了低成本、批量大、交貨快的競爭優勢,成了浦江名副其實的第一產業。據統計,浦江縣有絎縫企業31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9家。年工業總產值50多億元,占全縣工業經濟總量的16.8%,稅收占財政收入的19.6%,自營出口9057萬美元,企業每年發放加工費8億多元,遍布浦江城鄉的加工點達5000多家,從業人員達6萬多人,而且向蘭溪、金華、建德以及安徽、江西等地延伸,形成以浦江為中心、輻射周邊及長三角地區的加工體系。
前景:絎縫家紡日趨流行,具有龐大的國際市場,浦江絎縫產品因獨特的文化底蘊深受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消費者喜愛。根據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調查顯示,我國家紡品消費占紡織品消費總體的比例不到發達國家的50%,因而國內市場也蘊藏著數百億元的市場蛋糕。
問題:市場建設滯后、產品銷售格局單一、管理方式粗放、品牌意識淡薄、自主創新不力、產業集聚不足、無序競爭嚴重,導致了絎縫行業進入微利時代。“浦江本地沒有市場,許多從事家紡經營的浦江商人只能到義烏、烏魯木齊、東北等地從事批發業務,行商造成了企業采購成本、物流成本高。”浦江縣絎縫行業協會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浦江有發達的家紡產業,卻缺乏家紡市場支撐,“中國絎縫家紡名城”是浦江一張響亮的國家級名片,但是浦江至今還沒有建成一個市場。
對策:以培育“絎縫家紡現代產業集群”為目標,實現由制造中心向創新設計中心和貿易中心跨越。開工建設中國絎縫家紡城,2010年完成一期建設,三四年后建成中國絎縫家紡產業的國際化制造中心、創新設計中心和貿易中心。積極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和多層次國內市場,全方位、多層次推動絎縫家紡自主品牌建設。以弘揚浦江特色文化為載體,以標準化、版權保護、創意設計和設備投入等為途徑,提升絎縫家紡產業的創新能力。
掛鎖:打造現代制鎖產業集群
現狀:浦江是全國最大的掛鎖生產、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據統計,浦江縣共有掛鎖成品及配件生產企業73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3家,從業人員2萬多人,年產量超過13.5億把,占全國的60%以上,年產值38億元,外貿出口交貨值12.5億元。
前景:浦江掛鎖產業已形成較強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鄭宅、中余等鄉鎮,塊狀集聚特點明顯;毗鄰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區位優勢突出;掛鎖產品規格全,花色品種多;掛鎖生產分工細化,產業配套齊全;國際市場廣,建有鎖具產品對外貿易預警機制;標準制訂走在前列,有國內第一個企業聯盟標準;品牌意識濃,是浙江省掛鎖業商標品牌基地。
問題:掛鎖企業結構不合理,呈現“頭小胸微肚癟腿膨脹”的格局,90%的企業屬于規模小、檔次低的家庭作坊。產品技術含量低,同質化現象突出,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嚴重。浦江掛鎖除鐵鎖占絕對優勢外,銅掛鎖不及海寧、廣東,家具鎖難敵江蘇、上海,交通鎖是廣東、溫州的天下,汽車鎖也是外地企業一統天下。這幾年來,浦江掛鎖行業企業裝備落后,技改、研發投入不足,產業亟待轉型升級。
對策:通過調整、拓展、轉型、提升,做精做強掛鎖,拓展鎖具門類,重點發展中高檔門鎖,實現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掛鎖產業向制鎖產業跨越,從塊狀經濟向現代制鎖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一是構建公共服務平臺,建立檢測、研發中心,爭取建立浙江省掛鎖標準化委員會、國家日用五金標準化委員會掛鎖分技術委員會。二是強化鎖具功能園區載體建設,為轉型升級、集群發展提供支撐條件。三是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大力實施質量振興和品牌帶動戰略。同時,加大政府扶持激勵和金融支持力度,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強化智力支撐,促進產業集群有序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