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力保安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彤杰
1983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同年入職國家輕工部北京設計院,
1992年舉家移民澳大利亞,同年入職澳洲位居世界三大啤酒集團之一的富士達集團,歷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高級項目經理、工程經理、包裝經理、營運副總經理及持續改善經理;
2005年10月入職固力保安制品有限公司,任制造和項目發展總監,2007年1月任固力副總經理,2007年8月1日正式出任固力公司總經理。
從國內著名高等學府學子,到令人欽慕的工程師;從世界著名啤酒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到國內安保知名企業領軍人物。究竟是誰能夠迅速轉換身份,在不同的行業內如魚得水?
慧聰五金100人欄目帶著您的疑問,走近固力保安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彤杰。
“學習的渴望”促使追尋激情人生
美國作家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小說,描寫了青年學生薩爾為追求個性自由,結合同伴開始的長途搭車旅行。對于青年來說,這種“一直在路上”的狀態是最為精彩的,無數的挑戰撲面而來,幾乎每一天都是嶄新的人生。對于張彤杰來說,他的職業歷程如同“在路上”,尋找挑戰和激情成為人生不斷追尋的話題。
在采訪到主人公之前,筆者有幸先聆聽了他的一個講座,主題是“固力電子門控解決方案”。在長達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張彤杰結合行業背景,為在場人員系統講解了固力電子門控系統解決方案,以及智能安保產品未來發展趨勢。
從演講臺上下來后,沒有喝水、沒有暫作休息,在相關人員的協調下,張總徑直坐到了筆者的對面。臉頰泛紅,雙眼炯炯有神。他開口便笑著說道,“簡單聊一下吧”。
“從職業規劃來講,人生并不會向著‘想要’的軌道鋪展開來,它和‘需要’是有差別的,‘想要’是理論上想做的事情,‘需要’則需要完全遵循自己的內心。對我個人來講,當工作輕車熟路、幾乎沒有激情時,便會考慮換一個新環境,接受來自新職業的挑戰。這就如同小兒學數,當學會1+1=2之后,便會從內心想學到4+2等于幾。這屬于學習的渴望。”
從1992年入職澳洲當時位居世界三大啤酒集團之一的富士達集團以來,歷經12年時間,張彤杰幾乎涉足了啤酒行業所有的工作崗位,處理行業內的多數事務幾乎都順手拈來,不費絲毫腦力。這對于很多人來說,無疑是高興的事情,但對于張彤杰來說,最難受的事情莫過于挑戰的缺失。在下一個工作機遇到來之前,他毅然選擇了離開。
張彤杰對筆者闡釋道,12年的經歷并不是傲居權位的資本,事后最深的感覺則是內心充實和人生的豐滿。告別富士達后,張彤杰機緣巧合進入了固力公司,如同一個不羈的背包客,開始了他人生又一段新的征程。“這并非是真的機緣巧合,雖然也有機遇在其中,但往往需要充足的準備,這種準備伴隨在每次的職業改換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安防行業的熟悉是否會“迫使”他再次選擇離開?對于這個問題,張彤杰呵呵直笑,“如果行業不再有新的挑戰,年齡允許,在退休之前我還會再次選擇新的、具備挑戰性的職業來做。”
“文化的變革必須是循序漸進的”
入職固力公司以后,如何在原有公司的基礎上進行管理,成為張彤杰首先注意到的問題。作為一名海外華人,他在將東西方文化中的瑕疵充分摒除后,巧妙吸收了雙方文化的優勢。他認為,在企業管理理念和文化上,固力公司與富士達存在很大的差別。
在這些差別中,張彤杰印象最深的是國內企業管理人員的“權位思想”,過分看重職位和頭銜,并認為這些是把事情做好的前提。而恰恰是這種思想,導致企業發展受到限制。他舉了個例子,“當某個公司因業務需要,開辟新的工作單元時,每個單元都要求一臺傳真機,一名文員、計劃員、以及供應工程師……最明顯的是大家(管理人員,筆者注)都要求自己的辦公室和辦公桌盡可能的大。”
“在我的邏輯里面,很多東西都是可共享的……單獨的擁有需求將會導致管理效率低……若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根源上尋根究底。”他立志將“共享”的思維帶入自己的團隊,盡可能的節約管理成本。在深思熟慮之后,他決定以“非革命”的方式推進這次改變,例如將辦公室容納人數限制到6人,單個辦公室管理任務加大一倍,這樣既合理精減管理成本,還將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革命性的變革肯定會帶來深層次的暴動,甚至是痛苦,最直接的后果是生產受到影響……文化的改變必須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出現‘忽如一夜春風來’的景象。”在這個大的挑戰下,如何讓人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明白到自己效率所在,成為此次“文化變革”核心追求的問題。
“效率所在”即是與“多勞多得”觀點相對應的存在,在張彤杰看來,“多勞必須多收,才能夠多得”,如果“多勞”不能夠創造任何價值,“多收”便無從談起。
直至現在,張彤杰認為這個改變是“積極而有效的”,它改變了很多固有的觀念和思維。改變的結果直接體現在企業的收益上。固力公司在最近的幾年內,每年都呈現兩位數的增長比例。企業文化的變革直接產生了經濟效益。
將“全方位”概念植入民族之心
固力公司的企業目標是“帶給您與家人全方位的安防保護”,全方位即是指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和健康安全,這也是門控五金產品的三大特性。在一般情況下,鎖具應該起到前兩個方面的作用,其一保障人身安全,阻礙危險力量進入安全區域;其二保障家庭、個人或團體的財產安全。無法滿足這兩點要求的鎖具,不能被稱為“鎖”,只能是空有的擺設。“這種擺設鎖是生產廠家在利益的驅使下生產完成的。對此,我們社會需要更嚴格的社會監管制度和行業準入原則……鎖具不能保證安全性,任一的盜竊案動輒需要動用警察、個人等力量,損失最大的不是被盜竊者,而是社會效益。第三大特性是健康安全,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五金件的健康安全顯得尤為重要,質量好的五金件有較強的抗菌能力,這種抗菌對孩子來說更安全。”
作為中國裝飾協會副會長,張彤杰認為在今后的發展中,協會需要加大倡導行業標準的“音量”,一方面“疾呼”國家學習西方先進國家,提升鎖具行業準入門檻,杜絕爛貨充斥市場的現象存在,另一方面“疾呼”行業提高自律能力,加快“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疾呼”的最終目的,則是提高行業的整體水平,增強整個社會的安防水平。“在力所能及的范圍里面,不斷地跟社會溝通,跟企業管理者和國家機構溝通。”借此提高整個社會對鎖具行業的認識,將“全方位”的思想植入每位國民的骨子里。
“美國的鎖具之所以安防水平高,在于它經歷了80多年的發展,積淀了相當深厚的文化和技術。再來看日本,由于地震幾率比較高,企業在進行生產設計時,便會將這個因素考慮在內。將更多的環境因素納入設計考慮范圍,這需要整個行業攜手努力……但是這個標準的制定,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大多數企業掌握了技術,標準才能夠行之有效,否則只能是一紙空文。”
“若要談個人對行業的貢獻,那就是大聲疾呼,期待行業標準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強大,能夠與國外媲美,甚至是更勝一籌。”
“環保生產其實是企業和社會共贏”
合資初期,固力公司的電鍍便采用了環境危害遠低于六價鉻的三價鉻。國內目前采用三價鉻電鍍的企業只占10%左右。其次,把重金屬改為非重金屬,雖然固力的生產成本有所提高,但卻減少了每轉化一噸金屬所產生的廢水量,減少了污染源,降低了對環境的破壞。
“我們應該同時注意到,很多廠家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低劣產品充斥市場,這些低劣產品產生電鍍污染等,會對環境產生很大的污染。每年都會有幾百萬把不合格鎖需要電鍍,相比電鍍一次可用50年的鎖,你覺得哪個更環保?”張彤杰反問道,“其中隱藏更深層次的東西,社會環境、社會安定都與此相關。低劣產品不僅產生惡性競爭,破壞的是環境,這個是國家應該花大力去限制的,也是節能減排的需要。”
環保生產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這種影響是“不可預見的”。政府部門強制執行的環保政策,考慮調整表述方式,應對這種政策要求,加速了優勝劣汰這個過程,好像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是那些有社會責任,守法誠信的企業。固力公司之所以在不斷的發展壯大,是環保生產帶來的良好效果,雖然成本有所提高,但將環保納入考慮范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固力不斷的研發新產品。”
結語:
入職固力公司以后,從營運管理入手,一步一個腳印,在外銷業務不斷擴張的同時,內銷業績也得到長足發展,最終由外銷轉為內銷,期間經歷了多次職位的變更和身份的轉換。
直至今天,他并不認為自己進行了身份的轉換。時常深入生產一線,與一線工人交談生活需要,這成為張彤杰突破職位界限的舉動之一。“技術、管理等所有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是有機關聯的一體”,他認為對技術、管理等面面精通是一個企業管理必備者的素質。
熱血沸騰的“背包客”,沉穩的文化改革者,為社會大聲疾呼的安全衛士,堅定的環保生產捍衛者……太多的身份都無法囊括張彤杰的人生。也許對于他來說,一個不滿足平穩現狀的行者,才是最好的概括。